楼市迎来史上最严调控期 汽车产业或成经济第二支柱
五一小长假期间两条消息刷爆朋友圈:一是北京近七成二手房价下跌;二是从5月1日起,北京部分银行再次上调了房贷利率。两条消息说明,中国房地产市场正迎来史上最严调控期,房价下行已不可避免,现在问题的焦点在于,如果房价又一次调头向下,政府是选择再一次出手相救,还是让这一势头继续发展?
如果是前者,被抑制的消费冲动肯定会将房价泡沫越推越大,危险性极高;如果是后者,鉴于当前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选择发展谁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二支柱,或与房地产地位并驾齐驱也是一次战略考量。而从当前释放的政策信号来看,汽车很有可能担此大任。
事实上,汽车产业已经很久没在政策层面受到过如此重视了。就在五一小长假前夕,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于4月25日联合印发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力争经过十年持续努力,迈入世界汽车强国行业”的总规划目标,并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新突破口——智能网联技术和新能源汽车。
这是在新的科技浪潮和消费浪潮涌起时,政府对汽车产业的重新审视。回顾历史,中国对汽车产业进行整体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并不多,最早的汽车产业政策是1994年版的《汽车工业发展政策》,彼时政策的关注点基本还是把汽车作为工业的一部分来对待。直到2004年,政府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才从技术研发、产品准入、营销网络、市场消费等多个层面对汽车产业进行规范,并明确提出“使我国汽车产业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从工业到产业的转变,说明政府已经意识到汽车作为一个巨大产业链对于整个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拉动市场消费有重要作用。这一点在5年后,即2009年1月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得到重点体现。
彼时,全球面临金融危机,为防止中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速下滑,国务院从2009年1月到2月陆续出台了包括汽车业在内的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第一个发布的,开篇就提到“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
上述三个政策都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2009年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发布后,我国汽车消费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汽车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成为诸多汽车跨国公司眼中“最重要”的市场。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政策仅仅激活了市民消费汽车的热情,而在技术研发和生产端,汽车产业的主观能动性并未被完全调动,以至于国家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时,曾一度考虑将汽车业排除在外,主要理由就是,认为自主品牌汽车的技术研发实力并不令人满意。
也是在《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发布后的几年内,房地产业的消费热度迅速超过汽车,展现了强大的吸金能力,并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子的价格越来越高,居住功能逐步被投资功能所代替。车子的价格越来越低,使得很多人有钱以后的第一选择不是买车而是买房。于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每当房价再攀新高,击穿多数消费者的承受底线时,汽车销量就会迎来一个小高潮。
把钱都消费在房子上,显然不是政府所愿意看到的。在智能化大潮兴起之际,汽车正成为手机之后的下一个技术承载体,从制造端、消费端再到后市场,无数个创业梦想都可以通过汽车这个载体来实现。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汽车不仅是一个出行工具和消费品,对中国而言,它更是供给侧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力突破口。如果将传统汽车产业链以电动智能互联的方式激活,它所释放的正能量显然比房地产业要大得多。
所以在今年国家严控房价之际,业内呼吁许久的新版《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发布,4S店垄断专卖模式即将成为历史,多种新的商业模式即将涌入市场;《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布,智能网联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成为今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造车新势力的阵容在不断扩大。两大政策在消费和制造两个环节上为汽车业的发展松绑、提供支持,可见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期待是美好的,但如何落地才是关键。当前,中国汽车产业从上游到终端确实呈现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自主品牌的制造水平也有了明显进步,且在智能互联的技术追逐中开始与合资品牌叫板。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这场充满活力的创新盛宴中,也有不少浑水摸鱼、借政策东风圈钱者。如何让创新者得到鼓励,让投机者得到惩罚,显然在规划之外,相关配套政策的及时跟进与细化也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