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尾设计有多重要?
吉利博瑞问世以来,中国品牌的最佳颜值之争愈演愈烈,吉利博越、上汽荣威RX5、广汽传祺GS8等先后卷入,最新到场的是即将上市的荣威i6。中国品牌的设计由山寨模仿之争,过渡到原创最佳颜值之争,无疑是一大进步。360度无死角的完美车型极为罕见,但值得追求,关键是怎么做。
问:您认为中国品牌车型设计怎样才能做到完美?
答:这是个很大的话题,我看不如换个问题,说说怎样避免出现软肋。我看车型设计最大的软肋往往出现在车尾上。比如,传祺GS8的前脸的确霸气十足,但尾部令人遗憾,感觉与前脸不大协调,有点虎头蛇尾(参见《7座传祺GS8会爆款?》)。
问:为什么最大软肋往往在车尾上?
答:因为人们在开车时总是要盯着前车的尾部,距离和视角也在一种有限的动态变化中,可以长时间、仔细地品味前车的尾部,总能挑出点毛病。不像前脸,在开车时你只能瞬间看到逆向驶过的汽车前脸,来不及细看;也不同于在街上走路或停下来从各种角度看车,因为那样看的时间也不会很长。所以,一款车是不是养眼,关键是尾部要足够耐看,经得起挑剔,而且主要是给消费者看。
问:普通消费者看车尾,关键点是什么?
答:关键是比例。我在采访时,奔驰、奥迪的设计师都说过:设计第一要素是比例。甚至说“第一是比例,第二是比例,第三还是比例”。车尾的比例(也包括车身)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宽度,要上窄下宽。重点是下面要足够宽,会让人觉得扎实、稳健、有力。就因为这个原因,有的车型把“宽体”作为宣传亮点,有的改装车恨不得把车轮加宽到车身之外。
曾经的奇瑞QQ三厢车是一个典型的反例,上下一样宽,基本没法看;三菱帕杰罗·劲畅虽然是上窄下宽,但和高度不成比例,显得瘦高,给人感觉倒地的风险较大,而且上窄下宽之间的过渡缺少层次感,直愣愣,像是面包车,是另一个反面典型。
问:正面的例子有哪些?
答:跑车、轿跑车不说了。我认为尾部、车身宽度比例最难协调的是SUV,而且是常规的SUV,不是宝马X4或马自达CX4之类的轿跑式SUV,也不是Jeep牧马人、奔驰G级这类纯越野SUV。因为常规SUV需要一定的高度,特别是小型SUV,后排乘坐空间要求的高度与横向的宽度最难协调。在这方面起亚KX3做到了完美,可是你一查轮距数据就会发现,它的前后轮距是1557(毫米)和1570(毫米),同级最宽,这就难怪了。
问:车尾比例的另一个方面应该是高度吧?
答:是的。奥迪或许是最早把非跑车类车型的车窗高度定为占车身比例1/3的厂家,以前绝大多数车型的车窗比例都是接近1/2。现在车窗占比越来越小了,特别是由于追求动感设计,车顶由前向后下压、车身腰线从前至后扬起,导致后车窗更扁,比较极端的是宝马X6、路虎揽胜极光等,看起来也很不错。这一点,不少中国品牌的SUV把握得很好,比如吉利、荣威、哈弗、长安等。
问:您开始说的GS8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在中大型SUV和定位大空间的7座中型SUV里面,GS8的轮距属于最窄之列,而且起步车型的轮胎宽度只有235,是最窄的,支撑那样大的车身,看似有些吃力;它的车窗占比貌似比较高,上半身侧面向内倾斜度似乎也不够;尾灯很窄,而且看似处在尾部横向中线靠下的位置;车尾保险杆也缺少国人喜欢的“SUV要往上翘”的感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它的尾部看上去有点头重脚轻或“往下坐”的感觉,没了前脸的霸气,的确让人非常遗憾。
问:为什么国人喜欢SUV的尾部“往上翘”?
答:可能是因为“往上翘”给人一种底盘较高、离去角较大的印象,认为这样才会有较高的通过性,才是真正的SUV。但一些欧洲的设计师不大理解这一点,新一代奥迪Q7的设计就有这个问题,后面看显得比较低矮,一些国人认为它更像旅行车或跨界车,缺少中大型SUV的强悍、霸气。类似的问题也曾表现在斯柯达Kodiaq概念车上,后来根据我和另一位中国记者的建议,量产车的尾部保险杠设计做了相应的修改(参见《Kodiaq能成为斯柯达爆款车吗?》)。
问:除了比例外,尾部设计中还有哪些因素很重要?
答:主要是线条和尾灯造型。我个人喜欢极简、流畅的线条,如保时捷Macan、奔驰GLC、DS6,中国品牌主流车型中传祺GS4、哈弗H6等也做得不错,观致5SUV的线条足够简洁,就是尾灯太窄,使车尾在视觉上显得横向宽度不足,也不够大气。
多线条的尾部设计很难做好,比如沃尔沃S90,尾部线条和尾灯造型显得过于复杂,离整车设计的完美就差这么一点。但荣威RX5做得相当不错,横向线条和尾灯造型充满刚劲、力量感,也不乏设计感、精致感,比例又很协调。
问:从侧后角度看尾部,主要看哪儿?
答:主要看C柱和后备箱、保险杆的连接线条是否协调、顺眼、有型,轿车要比SUV好看。奥迪A5堪称完美,之后是出自彼得·希瑞尔大师之手的一大波起亚、现代的轿车,也算有些奥迪的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