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生变 万亿规模蓄势待发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35.5万辆,销售33.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77.9%和82.2%。其中纯电动汽车分别产销27.6万辆和25.8万辆,分别同比增长98.1%和102.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为7.9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1.0%和37.2%。在政策影响下,乘用车占绝对主流,纯电动乘用车占比52%,插电式乘用车占比20%,而纯电动商用车占比25%。
单看10月数据,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在初期高速发展后,行业起步期问题逐步浮现,财政部等部门也多次提到要对现有补贴方式进行调整,但政策迟迟未能落地,造成行业销量短期受影响。二级市场板块表现在下半年也不及上半年,一旦政策明朗,现有问题解决,整个产业会再次腾飞。
政策或有三大改变
2015年,政府希望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节能减排、产业升级和能源安全等三大诉求,因此制定了强力的购置补贴与购置税减免政策,并确定了2020年累计销售500万辆的目标。
但补贴政策的漏洞导致2015年底出现疯狂抢装,最后三个月销量占到全年一半以上,其中部分车企出现骗补行为。资本大量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但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十分缺乏。
根据现有情况,并结合主管部门表态,我们判断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将有以下三大改变。
首先,降低过度补贴至适度补贴。对部分车型的补贴力度将有明显下降,尤其是沦为骗补重灾区的客车领域。但我们并不认为这是产业的重大利空,补贴调整的核心目的是在保证新能源汽车经济性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在资源配置优化后,相同额度的补贴资金,可以驱动更多数量新能源汽车的销量。
其次,提高补贴门槛。产业升级是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诉求之一,但行业在高额补贴的引诱下,参与者良莠不一,低端产能重复建设。因此,在行业尚处起步期的阶段,政府对行业准入及补贴门槛进行提升,以保证产业健康成长。
最后,营造更完善的政策体系。这部分工作已经在落地阶段,类似于电池目录、碳积分制等政策逐步落地,未来的产业政策将形成一个完善体系,以便规范全产业链的有序健康发展。
明年市场将分化
2017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负反馈机制调整后的新一轮正反馈流程,我们预计行业将告别野蛮生长,迎来更加健康有序的增长,并出现三大分化:
第一,销量快速增长但结构发生分化。三个车类中,乘用车由于其市场空间最大(1500万),渗透率最低(2%),将维持高速增长,成为市场核心地位;客车市场回归商用车本质,获得平稳缓慢增长;物流车市场则需等待政策落地,如果落地后将有望迎来压制需求的释放。我们预计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在65万辆左右(含物流车),同比增长45%。
第二,高端龙头胜出,低端企业承压。由于补贴目录和电池目录的调控,产业内尾部企业将受到极大压制,而电池供需情况的好转也将使得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我们预计明年动力电池行业将同时出现高端产能不足与低端产能过剩,整个市场将分化为两部分分别进行内部竞争。
第三,产业链各环节出现分化。由于补贴下降,以及新增产能投放,明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迎来一波降价潮。在2015年底出现的涨价潮中,上游原材料是弹性最大的部分。而在明年的降价潮中,我们认为上游原材料也将是弹性最大部分,而中游的锂电池和电机环节则由于和整车厂的绑定性,价格粘性更大。
根据上述现象,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最具投资价值的三大环节在于龙头企业的供应链、符合技术趋势的细分领域与最具价格粘性的环节。据统计,龙头和龙头供应链可关注标的公司有:茂硕电源、澳洋顺昌、先导智能、森源电气、国轩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