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骗补门”持续发酵 力帆不是第二单
一如等待楼上扔靴子的老人,已经等到另一只靴子落下的力帆汽车,虽然为那只靴子付出了1亿元的代价,但相比其他仍在等待另一只靴子落下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心里却也踏实了不少。
10月9日,力帆股份(601777.SH)发布公告称,收到国家财政部关于新能源汽车“骗补”的处理决定,并由此对2015、2016年营业收入和税前利润带来1.1亿元的“损失”。这是继9月初财政部公开曝光苏州金龙等5家“骗补”车企后,又一落马的厂家。
“听说还会有一些(处理)名单出来,但是会有不同的说法。”一家同样在等待“扔靴子”的厂家的内部人士透露的信息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财政部还将陆续公布其他“骗补”车企名单和处理决定。
名单坐实
被坐实的力帆,及透露后续处理信息的那家车企,都出现在一份名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骗补违规谋补汇总表》的名单上。在这一长达72行的表格中,几乎涉及了国内所有从事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的整车企业,其中不乏一汽、东风、上汽这样的“国家队”,及包括郑州日产等在内的合资企业。
令业界震惊的是,上述“涉案”的72家车企,共涉及骗补及谋补车辆76374辆,合计金额92.7亿元。
尽管尚无官方回应,但诸多细节均表明了这一名单的真实性。
在财政部正式下发处理决定之前,力帆汽车也曾于9月12日发布澄清公告,称“经核实,本公司并不处于上述5家之列,除此之外,公司暂未收到其他相关正式通知”。但时隔不到一个月,财政部的处理决定飘然而至,且力帆乘用车涉及的问题和金额与此前曝光名单中完全一样——不符合新能源汽车补贴申报条件车辆共计2395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达1.14亿元。
能证明这一表格真实性的,还有财政部于9月8日公布的包括苏州金龙、苏州吉姆西客车、深圳五洲龙汽车等在内的首批5家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其中,苏州金龙1683辆、苏州吉姆西1131辆、深圳五洲龙154辆的“涉案”车辆,与表格中的数字别无二致。
“(专项)检查小组来检查之前,我们已经整改了。现在已拿到检查小组的证明信,说明没有问题。”在那份表格被曝光的第一时间,其中的一家“涉案”车企相关负责人给出了含糊的回复;而前述透露后续处理信息的车企内部人士同样顾左右而言他,“主要是地方配套,需要充电桩建设、电路扩容、土地问题等等这一系列投放过程。”
与这两家“上榜”的车企为自己百般辩解类似,力帆股份与金龙汽车(600686.SH,苏州金龙母公司)也纷纷为自己开脱。
“这个事情搞清楚了,对公司、对行业都是好事情,补贴本只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一个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细节理解上还是有一些偏差,通过这次查处,能推动行业良性发展。”力帆股份董秘汤晓东称,公司并没有主观“骗补”的意愿。而在被财政部点名后,金龙汽车方面亦表示,子公司(苏州金龙)对新能源补贴政策的理解和执行上出现偏差,导致可能受到有关部门的处罚。
影响深远
果然,在金龙汽车公开回应子公司苏州金龙“骗补”事件后的10月12日晚间,金龙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财政部的处罚通知书。财政部将追回5.19亿元,并拟按违规问题金额的50%处以2.59亿元罚款,同时从2016年起取消公司中央财政补助资格,何时恢复将视整改情况而定。
受此公告影响,10月13日金龙汽车股价以11.84元低开。而在较早前的9月9日,即被财政部曝光“骗补”后的翌日,金龙汽车以6.54%的跌幅低开,至当日收盘跌幅达7.5%。
事实上,巨额补贴已成为不少上市车企的主要利润来源,“骗补”遭受处罚使很多上市公司面临亏损的危险。据金龙汽车公告,减少补助与处罚叠加,将直接减少2016年净利润3.15亿元。而在2016年上半年,金龙汽车的净利润仅为1.64亿元。这次处罚很可能使金龙汽车2016年陷入亏损。
其实不仅是金龙汽车的利润靠补贴,其它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亦不例外。同样现身前述“骗补、违规谋补”名单的宇通客车(600066.SH),此前发布公告称,公司并不存在“电池标识不符”的情况。据财报,2015年宇通客车销售新能源汽车所获政府补助为68.57亿元,该年宇通客车净利润为35.35亿元,政府补助高出其净利润近两倍。
相比金龙汽车和宇通客车的利润损失,另一家与力帆股份同时被财政部通报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重庆恒通客车的母公司西部资源(600139.SH)的处境恐怕更为吃紧。
10月11日晚,西部资源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对四川西部资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相关事项的问询函》。上交所要求西部资源补充披露对被追回的20788万元补助资金的会计处理及其依据,并明确对各期业绩的影响;以及对6236.4万元罚款的会计处理、依据以及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西部资源2013年亏损5636.95万元,2014年盈利1602.63万元,2015年亏损2.7亿元。因此,证监会要求西部资源明确,本次行政罚款事项是否将导致公司连续3年亏损。
新政将出
“骗补门”的持续发酵,不仅对单个车企造成了影响,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亦不能幸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0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4万辆,1-9月累计销量为28.9万辆,同比增长43.8%,同比累计增长100%。
虽然这一增幅依然可观,但较去年第四季度300%的增速已回落不少。中汽协方面称,新能源汽车今年70万辆的年销售目标照现在的情况看将难以达成,预估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50万辆。
而在商用车领域,9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9.9万辆和29.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3%和8.1%。但客车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1.1%和7.8%。除了受航空、高铁等其他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传统公路客运造成一定程度的挤压外,中汽协副秘书长许海东亦表示,“整体的新能源政策,包括曝光的客车企业骗补名单,对客车的产销量有一定的冲击。”
许海东所称的“整体的新能源政策”即包括2016年新能源客车补贴政策。此前,国家对新能源客车补贴从30万元至50万元不等,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再参照国家标准1 1补贴,一些企业每出售一辆8米以上电动大巴,则可拿到100万元的补贴。
而针对当前相关新能源车企先行垫付资金进行生产的现状,中汽协方面认为此举非长久之计。在10月12日的信息发布会上,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透露,有关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将于近期发布,具体影响有待观察。“相信新的(补贴)政策出台后,新能源汽车产销能够回到正轨,回落到稳定增长的状态。”许海东预测称。
“国家需要新能源(汽车)这个大方向,但是顶层的设计是个非常重要却又需要很细心的事情,很多补贴(政策)的出台需要配套细节、执行规范的同时出台。”有“上榜”车企内部人士一方面仍在等待另一只处罚靴子的落地,一方面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治大国若烹小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