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新奥马新免费资料
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

瞄准需求和市场 新能源汽车政策不能闭门造车

文章来源:第一电动网 添加人:联合会--徐铭 更新时间:2016-09-23

 

204新奥马新免费资料

       那么,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能源汽车?如何制定政策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呢?我们来探讨一下。
  一、把握真需求和真市场
  发展新能源汽车,政府有几个目的。一是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特别是尾气污染;二是作为石油资源比较匮乏,煤和水电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希望降低石油消耗;三是加快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让中国汽车产品像其他中国制造产品一样,占领国际市场,带动中国经济。这是新能源汽车的真需求。所以,补贴也要围绕着这个需求来做。
  城市尾气污染问题有过研究,大致分为三块,一块是昼夜运行的公交车,一块是行驶里程长,运行时间长的出租车(现在还要加上约租车),第三块是数量庞大,集中在上下班高峰的私家车。
  公交车,行驶里程长,但是有班次,单次里程不长。有车站等固定设施,可以快速补电,夜间不运营,可以长时间充电。可以采用纯电动的方案解决。所以,对公交车应该鼓励纯电动方案,解决污染问题。
  出租车单次行驶里程长,充电时间影响收益。虽然纯电有利环保,但是司机难以接受,解决的办法是混动或者一证双车,两辆纯电动车使用同一营运权轮流运营。这需要特殊的政策支持。
  家用车,纯电动并不适用,插电混合动力配合车位充电桩应该是政策支持的重点。家用车就与市面上燃油车平等竞争,政策可以适当引导,但不应该越俎代庖,制造出原本不存在的伪市场。
  最低端的代步车存在真实市场,山东在没有牌照,没有标准的前提下发展出大量企业,这也是真实需求,应该引导而非遏制。
  二、政策引导的方向
  汽车是一个技术难度很高,产业链很长,成熟度很高的产业,安全性又事关生命安全,所以政策引导应该有门槛,剔除实力不足的投机企业。同时注意扶持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消除地方保护。
  对于大客车,公交车,许可证可以发放给三五家企业,形成竞争,补贴采用销量阶梯制度。除了核算成本给一个基础的补贴之外,要给销售高,使用广的厂商奖励,鼓励厂商制造迎合市场,满足公交公司需求的客车。
  客车事关多人生命财产安全,资格门槛要高,必须让企业上规模,减数量,才能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同时消除地方保护。在补贴的同时,要鼓励电动客车汽车出口,电动公交没有品牌负担,是中国制造发挥优势的好战场,而公交需求全世界都存在。对外的销售应该同样给予补贴。
  对于纯电高速电动车,应该明确补贴范围,仅限于出租车,由各地出租车公司统一采购才给予补贴。补贴的车型应有控制,也是工信部从厂商提供车型中,按照性能指标实测优选数种,出租车公司自由选择,销售量大的予以阶梯额外补贴,促进优胜劣汰,消除地方保护。
  出租车由于其充电的特殊性,应该允许一证两车,两辆车轮流充电,解决出租车24小时运营与电动车充电的矛盾。
  对于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应该放开竞争,但是补贴金额应有所控制,覆盖掉传统汽车改插电混动的电池、电机,电控成本即可。就是说,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去掉补贴,与原型燃油车同价位。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重点在于充电支持,对于小区固定车位,应该立法强制物业允许安装低压慢充装置。电力部门予以支持,物业不得阻扰,方便车主充电。插电混合动力汽车本身应放开竞争,但是也用阶梯奖励,鼓励优胜劣汰。车型受到市场欢迎的厂商应该获得额外奖励。
  低速电动车不需要补贴也能生存,政策要做的是基于路权,降低标准。不用汽车,而用低速电动车的标准来制订行业规范。同时限制其路权与驾驶权限。允许其在非高速,非一二线城市拥堵路线行驶,降低行业门槛,允许互联网企业参与投资,创业。
  公交车,出租车,严格控制,高额补贴,阶梯奖励鼓励优胜劣汰;插电混动适当补贴,自由竞争,阶梯奖励鼓励优胜劣汰;低速电动车只给政策,不用补贴。这样才能让资源效率最大化。
  三、新能源的未来
  未来,城市中公交车,出租车将全部电动化。私家车大部分插电混动,在市内行驶时采用纯电模式,整个城市的尾气污染将大大减少。同时城市的峰谷用电将被削平,用户睡觉的时候,恰恰是电动车,插电混动汽车充电的时候。
  在县城、乡村,低速电动车替代摩托车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廉价的低速电动车在自家院里充电。解决几十公里内的交通代步问题。
  中国的汽车产业在补贴中会获得发展,依靠先发优势和批量规模,中国的电动公交车,电动出租车,低速电动车将走向世界。实现真正的弯道超车。
  主流乘用车因为有品牌因素,中国制造还无法动摇丰田、大众,奔驰、宝马的地位。但是在产品力上,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会越来越接近一流厂商。
  未来很美好,而合适的政策将开启美好未来的大门。

协会公告
会员动态
金圣节能环保燃油
中国汽车消费网
中国汽车配件网
中国轮胎商务网
汽配汽修网
仙林汽配城
企汇网
中国卡车网
润滑油信息网
中国汽车用品网
中国润滑油经济网
中国汽配通
国车网
车商网
广西汽车配件协会
汽车英才网
汽车用品报
汽车市场网
酷配网
汽车测试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世通国际大厦C座10层 客服邮箱:[email protected] 客服电话:400 6363 789
北京中汽联科技集团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089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