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交易渐热,业界众说纷纭
2015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2459.76万 辆,同比增长4.68%。汽车总保有量也随之超过1.7亿辆,继续成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大国。
伴随着汽车普及程度的提高与汽车消费观念的不断成熟,人们对于二手车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从而带来了二手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据来自中国汽 车流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额5535.40亿元,相比上年同期上涨26%。到2020 年,中国二手车交易规模将达到2920万辆,新车与二手车交易规模比例将接近1:1。
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带来了多方对于二手车市场的“觊觎”。作为汽车市场重要力量的高端汽车品牌,也纷纷看好中国二手车市场,推出了自己的二手车品牌。与此同时,众多二手车电商平台,更是挟巨额资本强势介入,各种广告夺人眼球。
而作为目前二手车交易最主要部分的实体二手车市场,尽管受到电商平台、品牌二手车的竞争,但增长平稳,优势依旧。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相关报告的 数据显示, 2015年,全国二手车交易市场数量共1139家,与去年持平;市场内的经营服务企业数量为40179家,同比微增长0.8%。
长期以来,线下的实体二手车市场几乎是唯一的二手车交易场所。在这里,聚集着各个品牌的二手车,买方与卖方都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但分散化的交易 方式、有公信力的二手车评估机构的缺失,降低了交易的效率。整体上而言,多年来积累的丰富海量的二手车资源,与积淀的管理与从业经验,这是实体的二手车交 易市场的优势所在。“二手车交易中的线下体验过程十分重要,这是线上交易无法取代的。希望传统和电商互相借力,将二手车市场越做越好。”有传统二手车交易 业内人士如此表示。诚如其所言,目前众多实体的二手车交易市场正在加大互联网的应用,逐步提高自己的信息化、透明化、标准化水平。
基于传统的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各种弊端,以及对于二手车市场前景的看好,几年来,大量的二手车电商平台相继介入,广告大战此起彼伏。对此,中国汽 车流通协会的相关人士表示,二手车电商广告战既是流量之争也是车源之争,流量是资本的需要,车源是发展的需要。他认为,低频的二手车交易行为,二手车电商 只能通过短期的广告投入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但这种流量转化方式成本非常巨大。”
在面临巨额成本问题的同时,诚信与不透明等问题在二手车电商模式中并未消失。去年至今,已有不少二手车电商平台因“数据造假、售卖事故车、售后 服务不诚信”等问题遭到曝光。对此,有二手车电商从业者表示,“对于二手车电商而言,如何健全线下服务,包括前期车辆检测及评估、后期售后服务,如何把控 交易信息的真实可信,仍是当前亟待突破的重点。”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沈荣也曾表示,诚信其实是现在二手车电商行业的痛点,而诚信的基础则在于信息要 透明。
“二手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提升,市场正在由新车销售导入后市场销售的转化阶段,而二手车交易正在成为后市场 交易核心增长点。”一位主机厂二手车业务负责人如是说。在互联网企业进入二手车行业前,汽车主机厂已经看到了这块业务的大好前景,开展了自己的二手车业 务,有的还业绩显著。主机厂商对于二手车业务的介入,对于解决二手车车源信息不对称、车况不透明、交易诚信无保障等诸多痛点大有裨益。
目前,基本上主流合资品牌都有自己的二手车业务。其中,通用诚新二手车和奥迪品鉴二手车可称得上其中的佼佼者。就拿奥迪品鉴二手车来说,奥迪品 荐二手车在2015年新车置换量超过8.6万辆,其中二手车累计销售3.9万辆,同比2014年实现增长23%。而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汽车品牌在二 手车业务上天然的优势,如主机厂“背书”的品牌信赖,修复和保养“再制造”的技术信赖,备件和质保的“原厂”信赖,评估和再购买的“渠道”信赖。
奥迪品荐二手车业务包含了二手车业务完整的业务流程,包括收购、置换(以旧换新、以旧换旧)、监测、评估、整备、翻新、库存、增值、展示、销 售、认证、售后、质保、备件等各类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二手车服务。在消费者比较关注的二手车质量问题上,诸多品牌二手车都对车辆的行驶年限、公里 数、事故情况都做了比较严格的限制,从而程度上保证车辆相对好的使用性能。比如,奥迪品鉴二手车的收车要求是:使用年限不超过 60个月、行驶里程不超过15万公里、无重大交通事故损伤并且有4S店维修保养记录的车型。
同时,在质保方面,奥迪品荐二手车业务也提供了较完善的服务:免费为客户提供1年/2万公里的质量担保,享受与奥迪新车同样的售后服务,车辆维修零件均为原厂零件, 所有保养均由奥迪授权经销商进行。
二手车交易市场日益火热,无论是传统的实体二手车市场、新兴的二手车电商平台、蓬勃发展的品牌二手车,都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着变革。它们各有所 长,也各有不足,要想从迅速发展的市场获得更多红利,互相补充、借鉴,才能推动行业的持久、健康发展。就像沈荣表示的那样,目前,无论是线上平台还是线下 企业都需要补短板,线上需要补线下的课,而线下也需要填充线上知识。这样才能够达成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