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新奥马新免费资料
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

“十三五”末汽车产能或超5000万辆 化解产能过剩还需机制紧箍咒

文章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添加人:联合会--徐铭 更新时间:2016-07-26

 

204新奥马新免费资料  

尽管汽车业未被列入“去产能”的重点行业,但近期国家发改委对“我国汽车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已经显现”的首次表态,再次引发业界对中国汽车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在汽车市场增速明显放缓背景下审视此问题,汽车产能的结构性过剩已不容回避。梳理各大车企“十三五”发展规划,再对比有关机构预测的2020年约3000万辆总产销,我国汽车业未来很可能面临产能绝对过剩的风险。且新能源汽车业的盲目投资问题也需引起重视。
  ■我国汽车业现产能过剩隐忧
  据披露,2015年,占我国汽车产量98%的37家主要汽车企业形成整车产能3122万辆。其中乘用车产能2575万辆,产能利用率为81%;商用车产能547万辆,产能利用率仅为52%。
  “这意味着我国汽车产能结构性问题已经显现,需引起相关方注意。特别是产能利用不充分的商用车领域,不宜盲目增加产能投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汽车技术情报研究所总工程师黄永和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
  虽然从数据上看,乘用车总体产能利用较合理,但车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中汽中心政研中心主任吴松泉告诉记者:“有的车企产能利用率在100%,有的则不足50%,合资车企整体较自主车企好一些。同时对应市场需求,自主品牌SUV产能利用率较高,轿车相对低。”
  不少车企还在积极扩张产能,粗略统计,目前全国在建产能超过600万辆。如一汽-大众华北和华东生产基地正在开工建设中,到2020年将形成300万辆产能;基于GS4的持续热销,广汽乘用车日前收购广汽吉奥,为广汽传祺扩增产能;销量下滑的华晨金杯也在改造新工厂。而随着在建产能陆续投产,告别高增长的市场恐怕无法消化这些产能,目前尚算乐观的汽车业在未来几年很可能出现绝对的产能过剩。
  翻看车企的“十三五”规划,六大车企集团对2020年销量目标的制定虽相对理性,但相较2015年的实际销量仍有“蛇吞象”之意。如北汽去年销售248万辆,2020年产能将增至450万辆,未来5年须保持12.6%的年均增速;根据一汽和东风各自的产能规划,未来5年也须分别维持8.1%、7.7%的年均销量增长率;吉利、奇瑞等企业也立志在未来五年实现超100万辆年产销,再加上不断上马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有关机构预测2020年我国汽车产能将达5000万辆。
  与此同时,行业机构和车企对“十三五”车市增速的预测却在4%~5%之间,用一汽集团规划部部长傅斌风的话说,“2020年全国3000万辆的产销基本可以保证。”这样未来几年必然出现产能过剩隐忧。对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直言:“汽车业要未雨绸缪,避免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新能源汽车盲目投资问题突出
  在国家战略引导和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产销同比增速近1.3倍。但投资热的背后,国家发改委委托中汽中心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盲目发展的问题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今,各地正在建设的30多个新能源汽车项目,加起来总产能已高达300万辆,远远超过国家规划的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200万辆。在累计已获得生产许可的4000多款新能源车型中,实际投产的车型仅占总数的1/4。今年1~5月,100多家企业共生产车型超过700个,单车型平均产量仅约为150辆。
  “一些地方和企业不具备产业基础,也缺乏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但对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项目的热衷,加剧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风险。”中汽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王成表示。汽车业评论员周磊则指出,一些车企为骗取政府补贴而虚报电动车产销量,实际投产的电动车量更少。
  对于上述新能源汽车业存在的散、乱问题,吴松泉认为:“新能源汽车业尚属于新兴产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严格意义上并不存在产能过剩。不过盲目投资很大程度上易导致低端产能的过剩,而中高端产能仍紧缺,这需引起行业警惕。”
  ■破除机制掣肘 化解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造成的后果显而易见,如钢铁、煤炭等行业的前车之鉴,其在冲击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不利于消费者获得高品质产品。我国汽车业有必要及早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风险。
  在付于武看来,解决产能过剩,需市场机制倒逼企业进行产能、产品和技术的调整。车企要实施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产品和技术方面,企业应着力提升产品品质,顺应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趋势,积极拓展市场需求。
  “汽车企业在产能建设上要合理规划,滚动生产。如新工厂可以分期建设,不要一步到位;按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班次,适当调整生产节拍;对旧的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有效利用产能。”吴松泉还提出,“自主车企需借助‘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有效拓展出口市场,加强国际产能合作。”
  需要指出的是,产能过剩还具有明显的体制机制特征。由于我国汽车准入制度不尽完善,退出机制长期缺位,导致很多没有生产能力,多年来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的“僵尸企业”长期存在。这些企业闲置大量产能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企业兼并重组的成本。对此,付于武表示:“政府应放宽对车企生产、投资、建厂的准入限制,同时完善安全、节能、环保、技术等法规和标准,对达不到要求的车企依法退出。”
  企业的扩产和项目的频繁上马,亦不乏地方过分追求GDP增长和不合理保护的结果。汽车业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各地都把大规模发展汽车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利益驱动下,地方政府或给予优惠或施加压力,加剧了企业的无序投资,各地汽车产能被盲目抬高。化解产能过剩,一定要严控地方政府的推波助澜。”吴松泉强调。此外,他还建议,相关部门应定期发布汽车产能利用率等方面信息,引导车企作出科学决策。

协会公告
会员动态
金圣节能环保燃油
中国汽车消费网
中国汽车配件网
中国轮胎商务网
汽配汽修网
仙林汽配城
企汇网
中国卡车网
润滑油信息网
中国汽车用品网
中国润滑油经济网
中国汽配通
国车网
车商网
广西汽车配件协会
汽车英才网
汽车用品报
汽车市场网
酷配网
汽车测试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世通国际大厦C座10层 客服邮箱:[email protected] 客服电话:400 6363 789
北京中汽联科技集团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089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