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市场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连锁是未来核心业态
《2016-2020年中国汽车后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约8000亿元,并由2015年“群雄逐鹿”的格局迈入2016年“合纵连横”的阶段。
一、4S店及连锁店为主 认可O2O模式
汽车维保渠道集中在4S店及连锁店,一线城市除广州外维保主要渠道均为4S店,其他城市连锁店比例相对较高。
买单主体影响渠道选择。有车险理赔的支撑,车主倾向于选择4S店;更换轮胎及油漆钣金等类别,自行承担费用的比例更高。部分车主会考虑性价比权衡渠道选择。
网上预约、线下维修保养方式新颖且服务到位,相比较传统维保渠道,受认可程度更高,而个体路边店得到的评价较低。这表明大多车主对该类小规模个体店信任度较低。
车主对于目前电商平台购物认可度较高,尤其对于零配件用品而言,可能价格方面影响较大。
二、常规维保年平均消费5071元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汽车后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2013-2015年,车主维保频次逐步下降,每季度进行一次维保的车主仅占24.1%,多数维保习惯多为半年一次。相对而言,高价位汽车的保养频率更高。保养频次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新车的质量逐年提升,小毛病越来越少;二是在大城市由于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因素导致驾车时间减少,车辆行驶的公里数下降。
2015年,汽车常规维保年平均消费金额为5071元,整体低于2014年的水平。工时费占整体维保费用的比重依然集中在10%-30%,和2014年相比变化不大。车辆维修的工时费与车价成正比,高价位车型车主偏好到4S店做维保,连锁店的油漆钣金业务愈来愈受车主认可。
配件类产品整体购买比例不高,车身附件自购比例接近50%,而易损件仅为30%。自购配件群体多选择购买与安装一条龙服务,因为更具便利性。
车价越低,维保渠道选择更多样。从整体看,高端车维保选择比较单一,集中在4S店、连锁店及大型修理厂。低价车的车主对价格较敏感,更愿意尝试多种渠道,寻求高性价比的服务。
在零配件的购买渠道上,4S店和汽配城价格劣势明显,而路边店商品种类比较单一,线上购物渠道在配送上获好评较高。汽车用品可替代性强,线上品类丰富,价格优势明显,份额占比高,购买比例达到近一半。
三、企业以直营连锁为主 市场集中度低
2015年,74%的受访企业在开展连锁经营,直营连锁为主要方式,越来越多企业走向跨省连锁。受访企业门店收入增长强势,但仍有六成企业销售收入低于1000万元。大型连锁汽修店收入增长强劲,门店比上一年扩张了37%,单店业务量增加56%。
受访企业对自身未来市场占有率预测更为冷静,对行业景气程度总体看好,但同业价格战和人工服务成本的提高使企业“望而却步”。中国汽车后市场的集中度远低于美国。2015年,美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65亿辆,中国超过1.7亿辆,但中国汽车后市场集中度远远低于美国。美国的4S店数量、维修店数量、配件店数量分别为1.3万家、1.7万家和36446家,而中国三者的数量分别为2.2万家、4.4万家、2.5万家。中国汽车后市场直营连锁企业中,门店超过100家的不足5个,超过200家的基本全是加盟连锁。
美国4S店和连锁店所占的市场份额大致是三七开,而中国未来的市场格局极有可能是五五开,原因是中国的4S店在市场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而连锁店的发展不够理想,市场力量仍然比较弱,此消彼长需要一个过程。
四、外生力量影响力增强 合纵连横抢市场
《2016-2020年中国汽车后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我国汽车后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9%,售后服务增长率有望达到30%。其中,养护维修增长主要原因包括:单车车龄上升,消费者养车意识增强,配件市场放开,刺激需求。
市场整体格局变化不大,但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值得注意的是,外生力量影响力不断增强,跨行业的连锁公司、资本、电商、保险公司入局,连锁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各种跨界合作、“抱团取暖”屡见不鲜。未来将有更多企业“合纵连横”抢占我国汽车后市场,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连锁将是未来核心业态形式,但目前尚未出现连锁巨头。跨界带来的创新将加快市场的成长速度,保险政策调整将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其他政策近期的影响则较小。外资配件商和服务商正虎视眈眈,或有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