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新风口 新能源汽车产业全方位分析
制造业去产能、消化库存、转型升级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受到了热烈讨论。业界预测,汽车产业供给侧改革将是“加减法”,传统汽车严格控制产能,新技术新产品要做加法,大力发展。在此发展趋势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汽车业的新风口,在“十三五”期间获得快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概念与诞生背景
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即为新能源汽车,它包含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汽车、增程式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超级电容车等。
与传统汽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不依赖汽油与柴油,不排放尾气或排放尾气少,属于环保产品。近年,随着国内环境问题日益恶劣、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在环保与能源双重施压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受到政策大力推动。
与此同时,鉴于全球新能源汽车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利于我国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车,在这一"利诱"下,国产汽车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热情不断提高,这也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2010-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部分政策汇总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国内主流新能源汽车企业与产品一览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6-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3到2015年,在政策支持、车企发力、市场培育不断成熟的因素作用下,新能源汽车产销均实现快速发展。尤其是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及销量分别达到34万辆和33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334%及343%,呈现出爆发式的发展态势,更是令人欣慰。
鉴于新能源汽车销量与动辄百万级的汽油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未来替换空间很大。2015到2016年,政策利好从整车覆盖到充电站、电池等领域,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下,未来新能源汽车仍将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
与传统汽车产业相比,除中游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没有变化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上游增加了锂电池、电机与电控系统、下游增加了充电设施建设与电池回收等环节。
上游锂电池产业链最长,包含上游锂矿资源、中游电机材料与电芯、与下游应用三大环节,对新能源汽车发展也至关重要,可以说锂电池产业链的任何一项技术突破都将有助于带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尤其是正负极材料、电芯以及隔膜技术突破。
中游是整车制造与零部件环节,受困于我国汽车工业不发达,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过程中,核心技术依赖进口较多,这也导致了新能源汽车较高成本。不过,近年比亚迪、吉利、北汽等自主汽车厂商正在努力提高整车制造实力,摆脱国外依赖,因此发展前景看好。
下游充电设施建设环节,早年,充电设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速度严重不匹配,近两年充电奢侈建设才快速开展。充电桩与充电站本身具有盈利价值,在互联网的快速冲击下,充电站/桩将成为车联网的重要入口,其价值进一步放大。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一览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新能源汽车困境分析
作为新兴行业,新能源汽车还面临售价高、充电时间长、难以充电等问题,当前动力锂电池技术水平难以突破,导致了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这三个发展瓶颈,动力锂电池突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
不过,遗憾的是,当前国内新能源车市正陷入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争论中,答案却迟迟未出炉。
三元锂电池功率密度为190wh/kg,与磷酸铁锂电池120wh/kg的功率密度相比,更接近国家要求的200Wh/kg的标准。因此,近年,北汽、江淮、吉利、南京金龙等大部分国内自主品牌在发力新能源汽车时,使用了三元锂电池。
不过,三元锂电池也有较为明显的劣势,其主要材料镍钴铝的高温结构不稳定,高温时容易造成危险,早前特斯拉电动汽车频繁的自爆自燃事件更是引发了对三元锂电池的大追责。受此影响,一些车企只能放弃对功率的追求,选择稳定性较好的磷酸铁锂电池。
新能源汽车面临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要求动力锂电池有更高续航,以便与传统汽油车进行竞争;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要稳定与安全,目前只能削弱电池续航。新能源汽车的上述困境,亟待引起重视。
新能源汽车前景预测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新能源汽车经历了初期高速发展后,将进入正常上升轨道,在此期间,车企可以进行技术沉淀,降低汽车成本,并提升汽车续航,政府则将继续推动国内充电设施发展。在上述努力下,预计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8.44万辆,占汽车销量的比重提高至3.5%左右。城市短途出行、长途驾驶汽车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