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汽车后市场 谁才是幕后黑手?
4月5日,博湃洗车发布公告长文《认识这么久,第一次说再见》,正式宣布破产倒闭,而其官网则变成了“白板”,其未来业务也正式划归庞大旗下。作为中国国内最大的O2O洗车及养护平台…等一下,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他是最大!
从风险投资诞生的博湃在2015年中曾放出豪言开启决战将吃下整个汽车后服务市场,此时,博湃汽车通过风险投资与融资其市场估值在6亿美元左 右。30亿人民币的博湃对于汽车后市场连锁店来说的确是霸主的地位。然而好景不长,有“钱”不代表有“前”,长期的补贴与低价运作让博湃的资金链日渐紧 张,而从2015年年底传出资金链断裂,业务全面停止的消息,博湃成为了首家在资本寒冬下倒掉的上门保养项目。
不过,博湃并不是第一家关门歇业的O2O汽车后市场商家。请看我为你梳理的倒闭一览表:
云洗车:成立于2013年4月(未融资),于2015年1月关闭洗车业务
智富惠:2010年上线本地生活服务平台,2014年大推1元洗车。2015年1月倒闭
嘀嗒洗车:成立于2014年2月(未融资),于2015年4月关闭洗车业务
车8:2015年7月中旬宣布关闭上门洗车业务,这距其上线不过短短数月时间
赶集易洗车:由赶集网于2014年8月推出,10月1日,赶集易洗车并入呱呱洗车,原有洗车业务停止
功夫洗车:10月24日在官方发布业务调整公告,关闭上门洗车业务,只保留上门保养和上门救援业务。洗车用户转化率低
对于目前的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来说,与传统汽车4S店模式相比,互联网打造的O2O上门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用车体验。此外,国家对于汽车后市场的大力支持也是空前的,因此,琳琅满目的汽车后市场商家拔地而起也是大势所需。然而如此豪言壮志的O2O商家,为何在一阵“装逼”后萧然退市?
资金链不稳 市场发展不成熟
“一叠厚厚的白纸、一份精美的屁屁踢、一段准备了一夜的演讲”O2O汽车后市场的资金来了,风投公司就是这样为互联网“砸钱”。“一位美工、一 位技术、一名销售、一个编辑”O2O汽车后市场的网站与爱屁屁诞生了。“一番推广、一轮优惠、一场增值”平台成熟了,“资金耗空、人力分散、亮点全 无”O2O汽车后市场倒闭了。怪谁?怪投资的不认清形势还是怪市场不够成熟。一味的用户补贴与大批量的市场推广,势必会导致资金链断裂。
产品种类不强 消费者认可度低
目前来看,汽车后市场的产品属性强,各个O2O品牌之间产品重叠,导致O2O商家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例如智富惠的1元洗车,如此策略之下首 先造成的就是自身资金链的短缺。除此之外,在目前的中国经济市场中,消费者具有全部的选择性,从而当一系列优惠政策结束后,消费者则会选择正在或者即将优 惠的O2O商家继续使用。受到产品与服务种类高度重合,用户粘性不高等问题的影响下,O2O商家想要持续稳定的发展则相当困难。
汽车后市场作为汽车行业的新型经济增长点,其发展前景广阔,市场与机遇较大。但从目前来看,O2O商家的运作均进入了闭环模式。如何真正且快速发展O2O汽车后市场仍应做到以下几点:
消费者认同 行业协调发展
O2O汽车后市场是一个高度复杂技术高端和需要严格细分的领域,不应该成为一个单独业态。需要通过服务的技术含量和线上的流量粘性与金融保险等 周边业态协同发展同步的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单纯的一个业态的冒尖而无协调发展,都不会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这个不仅仅需要协调发展,还需要消费 者的认同,单从消费行为的改变考量来说,这一点就需要时间的积累。
寻找有别于传统行业的互联网模式
不管是O2O还是互联网,都很难去细分市场的业态中简单复制原来的成熟模式。O2O汽车后市场模式与其他进步的互联网手段一样,是在传统产业的 基础上,解决信息互联互通和支付等便利性问题,并不能取代服务本身,更不会将实体的行业完全替代。当然,未来不可否认可能还会有新的更便捷的汽车O2O项 目出现,也会有新的业态互联网模式出来,但从之前大家尝试过的和现有的O2O汽车后市场商业模式看,至少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说实现了真正的商业收益和完成 了O2O汽车后市场商业模式的完整构建。
运作模式的深入化发展
现阶段的O2O汽车后市场运作模式能做的服务范围有限,高频与规范性决定了服务项目的边界条件。对常规性的、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可以实现规范 化的服务内容,以透明的价格方式,可以让消费者得到实惠。但这种模式对应到关乎驾乘安全的汽车服务,能解决的消费需求也都是浅层的,从商业利润来说也都是 表面化的发展,高利润空间至少有80%是控制在保险公司和4S店体系之下,如果无法渗透进高润利高附加值领域,O2O汽车后市场即便平台构建完成,也难以避免会成为一个空架子,徒有规模的空心平台是无法实现其商业目的。
汽车后市场讲求专业、高效的服务理念, 因此就目前的市场发展情况与大环境来看,O2O汽车后市场想要蓬勃发展还需要合理使用资金,再深入的挖掘行业的机遇。除此之外,寻找亮点突出体现,提高用 户粘性,提升品牌影响力与专业化程度也应该是现阶段O2O需要考虑的问题。否则,中国将仍会出现一大批《认识这么久,第一次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