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重卡企业或将消失 一拖重卡前车之鉴
3月3日,一位重卡企业老总对小编笑谈,“(20世纪)70、80年代大家打招呼是‘你吃了吗’,因为那时候吃饱饭可是个大问题;而未来的两三年,企业老总打招呼,可能变成‘你还活着吗’,就是你企业是不是还活着,能活下来就是好样的,重卡企业也不例外。”
他还表示,现在他唯一的目标,就是能够让企业好好活下去。
虽然说是笑谈,但其实现实就是这样残酷。不管2015年年终商务会上各家重卡企业给与会的合作伙伴们吹了多少暖风,都挡不住总体经济的严寒和冰冷的现实,“据我了解,2015年4季度以来,重卡行业全行业亏损,无论大小企业都不能幸免。可能会有一些企业挺不过2016年或2017年。”言下之意,将有重卡企业在未来的两年内消失。
在重卡行业待久了,看着无数的企业为重卡梦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用可歌可泣来形容都毫不为过。但是成功者又有几何?除了原有重卡行业老兵发新芽,新军们活下来的屈指可数。
这里,我们要说的就是一托重卡,这个早已随风而逝的重卡企业,以为后来者鉴。
中国第一拖拉机厂是“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56个工业项目之一,看厂名就知道其主要产品是拖拉机等农用机械,不过该企业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涉足重卡,从此与重卡结下“孽缘”。
20世纪60年代,备战中的中国军队极缺重型火炮牵引车,一拖接下了这一重任,并于1966年生产出了我国第一辆军用重型越野卡车东方红LT665。
该车采用法国GBC越野汽车的底盘和捷克斯洛伐克太脱拉风冷发动机并进行了大量技术改进,车辆安装了液压助力转向装置,驱动桥加装了气动操纵的牙嵌式强制差速锁,双片干式液压传动离合器采用气动力装置,驾驶室安装了暖风器。该车一经军队使用,便广受好评。一拖也藉此积累了生产重卡的经验,成为当时“一大四小”的重卡格局中的一员。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很多重卡企业在东方红面前只能算是后生晚辈。
时隔30年的1996年,一拖决意再续重卡前缘。这一年,一拖在香港上市,股市融资超过10亿元。阔了的一拖决定在巩固主业的基础上尝试多元化经营,重卡成为应时之选。当时的一拖决心很大,投资了当年看来十分可观的数亿元,新建了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生产线,引进了英国TM公司的车型。
但由于车型、售后、渠道的弱势,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冷清的市场大形势,一拖第二次尝试重卡的努力受阻。
2002年刘大功执掌一拖,开启了全面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帷幕,进军重卡成为其中的重头戏。
2003年7月28日,一拖联手河南省建设投资总公司等5家股东,成立了洛阳福赛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福赛特是英文“first”的音译,意译是“第一”,可见一拖对重卡项目抱持的期望之高。时任福赛特公司常务总经理的杨有亮宣称:“2005年实现汽车产销量1万辆,销售收入15~18亿元;2007年实现产销5万辆。”估计重卡分担的部分理应不会太小。
虽说这个目标有点大,但事后看来并非没有实现或部分实现的可能。
最主要的是,进军重卡是无比正确的战略决策。
经过2000—2002年重卡市场的三年井喷,很多企业开始进入重卡领域,期望分食未来似乎无限可能大的市场增量,而市场也遂人意,越过2005年的平稳期后进入了连续5年的高速增长期。所以,东方红重卡进入的时机正合适,比福赛特晚9个月进入的华菱重卡,2007年产销过1万辆就是明证。
且一拖之所以进入重卡领域,固然有重卡利润率和技术含量高的因素,但拥有较为丰富的重卡生产经验应是直接考虑。两入重卡的历史使一拖觉得自己对重卡并不陌生,有自信能够驾驭。
来自河南省政府系统的支持也不可忽视。河南省曾计划发展全面而完整的汽车工业,乘用车领域争取到郑州日产项目,宇通客车在2003年前后也扩大规模,所以,对一拖的重卡项目在政策方面给予毫不吝啬的支持。
政府之所以热情,就因为河南没有重卡工业,且河南是数省通衢,物流繁忙的省份,重卡市场容量大。考虑到不少重卡新军都从开拓本地市场开始走向壮大,所以,有理由认为河南的省情对东方红重卡来说是绝大的利好。
然而,事与愿违。福赛特公司几乎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2005年重卡只销售了307辆,2006年销售919辆,这也是东方红重卡的巅峰。从此之后,“东方红”就像爆炸后的超新星,迅速被内核引力压缩,坍缩成了今天的重卡零产销企业。
2011年9月,《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显示中国一拖重卡1—9月重卡生产量为0,与2010年同期5辆的产量相比下降了100%。
一拖集团以拖拉机起家,并有着重卡的制造经验,最后在重卡项目上却屡屡折戟沉沙。
业内普遍分析认为,拖拉机与重型车毕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平台,隐含在其中的矛盾和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暴露。
再者,一拖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很多问题很难在一朝一夕解决。据说由于重产值轻效益,当年重卡倒是生产出来不少,但销路不畅,造成大量积压,宝贵的流动资金几被消耗殆尽,令企业苦不堪言。
当年从英国引进的车型,在国内生产的惟有一拖一家。技术的独有性,曾被当成一大卖点,但由于批量小、采购成本相对较高,一些部件不得不自己生产。结果,不管用户的车在何处出问题,一拖都得派人带着部件去修,于己于人都极不方便。
此外,销售渠道问题较大。在计划经济时期,一拖的产品是按国家计划调拨,由国有农机经销单位经销的。生产重型车,一拖依靠的主营销渠道还是原有的农机销售渠道,参加订货会的大都是地市一级的农机经销单位,大量中小经销商被挡在门外。但拖拉机与重型车的用户群毕竟不一样,一定要让卖农机的经销商手里开出重型车的花,不仅难为了经销商,结果也只能事与愿违。原来依赖的农机销售服务网络,不仅提升不了“东方红”的销售效率和服务水准,还蹉跎了东方红重卡网络布局的时间。
仅这些,就足以让当时的领导者头疼不已。
最后,苦捱了三四年,重型车项目不但没为一拖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反倒成了沉重的负担。
这让人想起最近业内人士对一些农用车企业跨越轻型车、中吨位车而一步到位生产重型车提出的质疑。这些业内人士认为,从技术含量、配套体系、品牌到销售网络等,农用车与重型车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有很多实际问题,并不是仅靠有钱就能解决的。
除了上述问题,品牌也是东方红重卡走过弯路的地方,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东方红重卡一开始并不叫“东方红”,而是叫“福德”。福赛特公司新成立时,有人对公司决策层说,“东方红”这个品牌已经和拖拉机绑在了一起,如果重卡还用这个品牌,就容易让人觉得是低端货。当时的决策层听信此言,给产品起了个洋名“福德”。
然而,由于“福德”是新品牌,让人接受需要一段时间,而恰恰是“福德”刚上市的2004年,重卡市场井喷,销售量增幅达40%,“福德”错过了。2005年,市场猛跌30%,刚刚有点被人接受的“福德”自然难逃厄运,销量应声下滑。公司决策层慌了神,连忙宣布变更品牌名称为“东方红”,但又没做好说明、解释和推广工作,导致很多用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东方红”又与市场猛涨30%的2006年擦肩而过。自2007年开始,虽然市场一直向好,但都与“东方红”没有关系了,大批重卡新军的加入和壮大,不仅分食了市场增量,而且还挤占了“东方红”的一隅之地,
“东方红”重卡终于没有能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