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车退场 改造传统领域仅靠钱不够
近来平安好车散伙的消息甚嚣尘上,业内传闻,平安集团全资子公司---平安好车将暂停其二手车业务及关闭线下门店,内部员工或将遣散。一位平安 好车的工作人员也证实了该信息,“平安好车将暂停二手车业务,集团将对平安好车和平安产险进行业务整合”。因为当下正处于业务整合的敏感期,他无法透露更 多细节及平安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
2月16日下午,平安集团对此事件发布声明称,根据平安集团3.0战略,平安好车将与平安产险进行业务整合,通过整合,“车保险”(车金融)、“车服务”、“车生活”这条主轴将不断进化,让车主从“买到好保险”出发,进而“用到好服务,享受好生活”。
事件发展至此,“平安好车”暂停二手车业务的决心已落定。“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铁律似乎并未眷顾平安好车,背靠金融大鳄——平安集团的“平安好车”为何在16年开春便放弃这块战略业务?
第三方数据显示,平安好车每月平均线上2000辆的交易量,销售线索转换效率或不到1%。每卖一辆车至少亏损 六七千元。低频、销售线索不足、转化率低是致命伤。“亏损,主要是由于获客成本太高”,车易拍联合创始人蔡旭表示,不同于58同城和二手车之家,不论是平 安好车还是车易拍,都没有直接流量来源,这些都需要购买,而且大家的成本都差不多。
而分摊成本的关键在于销售线索的转换效率,而决定转换效率的是平台的买家数量。根据介绍,决定买家数量的因素,一是平台上的月上线车辆数量,第二是能否实现线上交易。而要实现线上交易,则需要交易平台提供准确的二手车车况信息,并对该信息负责。
“在二手车市场,得车源者得天下。”这在竞争对手车易拍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样发展C2B业务的车易拍因为有固定的B2B业务,拥有一定的车源数量,和固定买家,销售线索转换效率相对较好。
平安好车携C2B模式于2013年3月高调杀入二手车市场,但平安好车的单一C2B发展模式并未能在二手车市场上掀起太大波澜。目前,平安好车所切入的C2B电商模式是资本及创业公司关注最少的一个领域,部分二手车电商甚至认为C2B业务难以独立成活。
尚且不论平安好车的C2B的业务模式是否存在弊病,其实无论以何种业务模式切入,在发展的过程中仍需探求和补充更好的业务模式。例如优信二手车,起初以B2B切入,现下又加入了B2C。单一的业务模式注定难以在群雄逐鹿的二手车市场上存活。
搜狐二手车负责人赵继东表示,“二手车业务链长,不适合从线上到线下的O2O,相反适合从线下到线上。比如车王、质新和优车诚品,李海超和王安澜都是最早牌的二手车网站出身,应该理解二手车电商的本质。”
商场混战,非生即死。而对于一家上市公司,尤其平安这种高频需求的金融公司来讲,生意已经回归到注重效益的商 业本质,砸下去几十亿,预期仍然达不到目标收益,这就需要进行调整了。亏损严重、低频、销售线索不足、转化率低、与二手车市场不那么对称的单一电商模式, 无疑都是平安好车叫停二手车业务的主要原因。平安好车叫停事件的背后值得更多二手车企业深思与警醒。
无独有偶,与‘平安好车散伙’热度难分伯仲的事件唯独‘瓜子二手车与人人网合并’的传闻了。近期有消息称,继 美团和大众点评、58同城和赶集网、滴滴和快的之后,瓜子二手车直卖网和人人车也在接洽相关的合并事宜。然而近日,瓜子二手车与人人车双方均表示该消息不 属实否认并购传闻。
瓜子二手车昨日向媒体回应称,二手车电商正值行业爆发的早期,尚处于群雄混战阶段,瓜子二手车有信心独立发展,不会考虑并购人人车。
人人车方面表示,人人车现阶段不会考虑并购瓜子二手车,会将融资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在人人车联合创始人杜希勇看来,互联网行业的并购潮大多发生在商业模式、竞争格局已基本稳定的领域,对于二手车电商市场来说为时尚早。
2015年,铺天盖地的广告成为二手车电商进入公众视野的重要手段。其中以优信二手车、瓜子二手车和人人车为 主要代表。《中国好声音-冠军之夜》中耗资3000万,拍下了60秒的“黄金广告”的优信二手车更是一炮打响其知名度。瓜子二手车则宣布要花费10亿元在 户外、电梯电视和视频平台打出品牌,并在年内抢占80%以上的C2C线上市场份额。据瓜子官方称,这笔10亿元的经费在2015年最终花出3亿元。人人车 则在去年11月起正式投放了黄渤作为代言人的广告,并宣称广告投放总金额达7000万元。广告烧钱大战在二手车领域一浪高过一浪。
疯狂烧钱的电商强调,他们必须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因为只有成为“最大的”才能够生存下去。烧钱,不失为一种 高调进场二手车领域的敲门转,但广告烧钱力度应与烧钱所应该产生的影响力相匹配,要注重烧钱是否能够带来预期的未来效益。‘互联网 ’大背景下对二手车未 来的发展势必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因二手车业务特殊的业务形态,电商最终拼的还是产品本身而不是烧钱。
人生百态,二手车市场电商发展何尝不是?谁是下一个赢家,无人能知。
【小结】
平安好车退场,九鼎投资一位人士对此事发表评论,我们认为值得大家一起体味:
互联网改造下的消费类项目,在盈利性的前提下更多的是关注成本。因为收入的提升本身会存在天花板,传统行业多 年形成的定价、费率空间难以从本质上打破,除非颠覆性的情况出现。更多的潜在利润来源于对于传统行业成本体系的改造。比如降低获客成本、提升能效的饱和、 产业链成本的节约...
当然,收入的提升也可以通过不断的挖掘衍生价值,即同一个成本多元化消费,粘性的建立形成闭环;从前一个只带来100元的用户你只能赚到他20元,现在有办法让他多掏10元,也是一种改造。
在一个小的行业,资本的力量可以形成垄断。在一个大行业,几十亿的资金投入进去也可能只是掀起一点涟漪,不希 望看到互联网公司烧死了彼此,败给了行业。好的服务带动消费的升级,好的管理创造利润空间。我认为的好项目,总结成俗话就是“我想做一件好事情,花相对少 的钱,带来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