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仍看好互联网+油
上一讲我们讲了关于加油站行业的几个常识,并以此为据,说明一些常见加油O2O的切入点可能并不精准,从读者反馈来看,最让读者纠结的竟然是这个问题:
石油不是垄断行业吗?那……
尽管在上一讲中我们拿出数据表明中国有一半的加油站是民营的,也就是说至少从加油站的数量来看,两桶油并不垄断,但这个结论显然有悖于于大众的日常认知。那么石油难道不是垄断行业吗?
我先抛出结论:只有外行才会以为成品油是完全垄断行业,只有内行才知道那真的是被垄断的。
来看看成品油领域最近最大的新闻:发改委对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进行改革,全球油价低于40美元/桶时不会下调 成品油最高零售价;当国际市场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自13日24时起,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140元和135 元。自下一次调价起,发改委不再印发调价文件,将以信息稿形式公布调价信息。
按照《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发改委本应在2015年12月15日和29日两次下调成品油价格,但是两 次都暂缓调价了。按照卓创资讯的分析,如果前面两次的调价都没有“爽约”,15日国内汽柴油价格下调幅度在170元/吨左右,29号的下调幅度更大,在 250元/吨左右。15号暂缓下调的理由是雾霾太严重,29号再次暂缓下调的理由是正在酝酿新的调价机制——所谓新机制,核心就是设置价格下限,也就是上 面新闻中发布的“成品油熔断机制”。
油价的调整,总体上上是一个“半暗箱操作”的过程,我们不知道政府“熔断”油价的确切原因,但是我们可以从瑞银(UBS)和澎湃的计算窥见,该政策对谁最有利:
在12月15日发改委发布暂缓调价后,上海石化涨停,午后中石化涨幅超过3%,中石油涨幅超过2%。与此同 时,澎湃新闻和瑞银UBS都算了一笔账:12月16日,瑞银(UBS)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如果油价维持在当前水准,发改委的决定将让中石化季度盈利额外增 加48-54亿元。在1月4日,澎湃新闻指出,发改委死守不调价,石油行业日获“输血”5亿元以上。
正如瑞银和澎湃计算的,由于批零差价的持续扩大,缓降零售价显然是对下游的成品油零售环节有利。
我们甚至可以预测,虽然当前油价是近七年来的新低,但是两桶油的销售公司的利润率会不降反增。
理论上,中国有一多半的石油需要靠进口,那么国际油价越低当然是于国于民都越有利。那发改委为什么不顺应市场让油价降下来?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政府的政策受两桶油影响,但是我想中国人都愿意相信就是这样的!
再看看1月6号的这则新闻:据福州日报日前报道,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装载1批3.8万吨、货值1444万美元的92号汽油出口新加坡。经过计算发现,相当于以1.8元每升的价格出口,而同时期,以北京地区为例,92号汽油则售价5.67元每升。
如果各位还有印象的话,只有在赖昌星时代我们才享受过1.8元每升这样的低油价。
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呢?因为下面这张图
看到了吗?你以为你加的是油,其实一半都是税!
所以就出现了坎坷的油价调整历史:油价是一开始别人降,我们不降;后来不能不降,那就由财政部出面涨税;再后来税也实在太高不能再涨了,那就干脆价格也不要降了(地板价)。
所以现在要抛出我们的第一个观点:两桶油毫无疑问是垄断的,两桶油的背后实际是政府。
两桶油的垄断至少提现在这样几个层面上:
1、政策垄断。政策虽然都是政府机构发布的,但两桶油却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实际上,他们不仅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甚至还能影响规则的制定。试问天下谁与争锋?
2、产业链垄断。从上游的油气开采、进出口到管道、炼化、批发贸易、零售等全产业链的垄断。我前面说只有外行 才会认为石油是垄断领域,是因为几乎在石油产业链的每一个领域,都有不少活跃的民间资本,但是绝大部分民营石油公司都只能参与其中一两个环节,而且并不能 与两桶油正面竞争。
3、规模垄断。去年中石化销售公司破天荒的对外界开放——混合所有制改革,出让29.9%的股权引入1071亿元战略投资,一般的企业哪有这么大的体量?
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篇幅讲两桶油的垄断?因为这涉及到互联网 油的一个核心问题:互联网 可以从产业链的哪条缝里 进去?
所有围绕价格的努力本质上都是在促进油价市场化
上一讲我们总结到:对司机而言,(在质量有保障的前提下)更低的油价是强需求;而对加油站而言,获得增量客户是强需求。也就是说,以给加油站倒流模式的互联网 ,首要关注的是价格,其次是油品质量。
而这一节我们却讲到:两桶油的垄断,背后是国家,价格变成了敏感的政治问题。
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我的第二个观点:互联网 油,可能并不存在颠覆性的机会。
那是不是互联网 油就没得搞呢?恰恰相反,互联网 的使命不是为了颠覆谁,而是要为用户创造价值。这个行业的基本格局就是垄断,而经济学规律告诉我们,垄断会形成对价值的扭曲。
所以,现在笔者要抛出第三个观点:所有本质上是促进油价市场化的努力,都是在为用户创造价值。
说到互联网 促进油价市场化,发改委不再下调的其实是“最高限价”——实际零售价仍然会根据市场调节。换句话说,在加油站竞争激烈和成本显著下降的现状下,加油站零售价该继续跌,必然还得继续跌。
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在上一讲中,油通这一类加油O2O通过补贴给用户价格优惠,不也是为用户创造价值么?由于没有真实的数据,我们无法对这类App的价值做出定量结论。但是理解这类App的运作模式,关键在如下几点:
1、目前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它们对加油站增量客户的吸引能力。
2、目前还没有能够让补贴变得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3、太容易被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覆盖,成为死在沙滩上的前浪。
4、如果不被微信/支付宝等巨头覆盖,成为油卡或微信支付的分销商可能是一条比较容易变现的路。
简单地说,目前的状况是羊毛出在猪身上却找不到狗来买单,虽然用户薅到羊毛了,但是猪受损了。从微观上,一个不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零和规则不构成核心竞争力,从宏观上,一个杀敌一千,自损一千的商业模式也不是一个帕累托改进。
那么,围绕“油价市场化”做文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
有的。
成品油数万亿的盘子,产业链这么长,在这个行业
薄弱环节是存在的,但只有创新才能给用户创造价值
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1、加油宝App
我上次说互联网 油可以做得再轻一些,轻到跟油就没什么关系,随口提了深圳加油宝App的案例,果然,成品油行业的很多朋友提出异议。
加油宝App的主要模式是让用户做大额充值,比如充值10K,得11K,相当于打九折。但是对充值款的消费规则有所限制,比如每个月消费不超过2K,分两年用完,跟运营商的合约套餐非常像。
那为什么用户充值可以“多得”呢?他们倒也直言不讳,就是在这两年中,拿用户的钱去做理财去了,用户得到的优惠实际来自理财收益。
油圈的朋友不认同这个App是因为它本质上是在做互联网金融,油只是个幌子,这个幌子也可以是医疗、旅游等某些特定行业——事实上,这可能就是加油宝接下来在谋划的事情。
油圈的朋友理解得当然没有错,对我而言这个案例值得一提的地方在于:
(1)他们非常懂得中国国情,类似于奇虎360的产品。他们都非常理解,在中国,绝大部分网民是小白用户,小 白用户需要的不是理性判断和复杂操作,而是越傻瓜越好。你用360软件的时候,他就给你一个大大的按钮,上面写着“一键清理”,然后用户不需要动脑筋思 考,下意识的点那个按钮,就看到恐怖的红色变成安全的绿色,心里压力得到释放。至于在那个按钮背后,软件都做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关心。在加油 宝而言,加油打九折,你要不要?等你充值之后才发现羊毛不好薅,使用有限制。但中国人的经典心态是“充都充了”(来都来了)......
(2)它成功的发明了一种不需要懂石油行业也能做的轻模式。我今天讲的几个案例多数是传统石油行业“ 互联 网”的案例,因为正如我上一篇文章讲的,石油产业链太长太复杂,纯互联网的选手短时间很难深入水下一窥究竟。在这种情况下,扬长避短,擅长做互联网金融的 加油宝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尽管金融理财有风险。
2、信用卡
若不是最近用户在携程/去哪儿买机票坑蒙拐骗的黑幕被曝光,很少会有人注意到各种商户积分会是一个如此庞大的市场。事实上,单是做银联积分这一项就成就了像上海的ChinaRewards这样体量的公司,更何况一直隐藏在地下的庞大的各行业商户消费积分市场。
成品油体量很大,所以也早早的被各大行信用卡中心盯上了:
理论上一个App如果能获取到银行和加油站的合作,可以达到包括用户在内“四赢”的效果,关键就看两点:一是能搞定多少线下资源。两桶油、各大银行......这里面没有一个是很容易就能全面合作的。二是给到用户的优惠是不是足以让用户动心。
3、信联ETC卡
山东高速旗下的“信联ETC油卡”(包括同步的App)是个值得一提的案例。
他们把高速ETC卡和油卡合二为一。也就是在发行ETC卡的同时,跟很多加油站谈合作,让这张卡在不同地区不同品牌的加油站都可以充当油卡使用,并且加油有一定的优惠。
由于ETC卡是全国联网的,这张卡实际上可以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而不仅限于山东区域内。从公开资料来看,他们已经与山东全境、华北、东北和江苏等多个区域的加油站展开了合作。
他们能做这么做,依托的是山东高速的两大优势:一是高速资源,可以做到让用户使用信联ETC卡交高速费的时候 打一定的折扣,比如说95折。二是信联支付——全国交通领域唯一自有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有第三方支付并不稀奇,稀奇的是一个跟互联网不相关,依靠收高速费 躺着赚钱的国企能够这么有前瞻性,现在还搭上互联网 的快车,着实刷新了我对国企的印象。
而在加油这一点上,它实际上是以ETC卡为流量入口,把车后市场作为增值服务。因为高速费打折是硬指标,所以 司机一定会很感兴趣,据说现在已经发行了150万张卡了!而增值服务除了加油以外,还有融资。这实际上是充分的挖掘了ETC卡作为车辆“第二身份证”的特 殊作用,可以有效控制借贷违约的风险。
4、光汇云油
光汇本身是民营石油企业的一个标杆,这次则“搞出个大动静”,推出石油电商平台“光汇云油”。
从官网上看,光汇云油由四类产品组成:大众储油C2B、云储油C2B、储油通B2B&O2O、海上供油B2B&O2O。看起来非常复杂,不过大体上是依托自身的资源,围绕把储油和储值打通来做文章。
以他们的大众储油C2B产品为例,口号是“存钱不如存油”。
假如当前油价是5元/升,通过他们平台充值2000元,你就获得了2000元钱或者400升油的兑现权益。如 果明天油价涨到了10元/升,你还是可以提取400升油,从而规避油价波动带来的损失。或者把以10元/升的价格提现,2000块变4000块,相当于你 购买石油期货产品,赚取了一倍的利润(当然,如果你还是拿钱去买油,就还是400升,只是保值),而对方则获得了在合约期限内你的资金沉淀。
那如果油价下跌呢?这个他们也早考虑:充值款的使用期限是三年。也就是说,三年中总有一天油价会涨回来吧?你 到那时候再用就好了。那如果发生三年油价都不上涨小概率事件呢,他们可能就给一些补贴给用户。另一方面,这个产品是1月12日推出来的,而发改委是13 号公布成品油地板价的规定,也就是说,至少现在,就是官方指导价的底部了。
其实我说了这里,成品油贸易行业的人一眼就看出来了,这说白了就是把在批发贸易环节非常普遍的“油库代存储” 功能迁移到大众消费领域了——我觉得这种创新很有趣,尤其是在当前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和官方设置地板价的当口——根据过往的经验,油价上涨的周期中这种代存 储服务会非常受贸易商欢迎。
我觉得这个案例值得创业者学习的地方有:
(1)充分理解市场之后的战略布局。光汇石油90年代从广东做成品油的分销起家,20年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里程 碑式的突破,一是进入海上加油市场,成为当时拥有公海保税加油牌照的五个石油公司中唯一的民营企业;二是在成品油仓储领域谋取一席之地。可见创始人的战略 思维非常厉害。储油本身并没有批发和零售那么赚钱,但是在成品油流通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海上加油属于垄断石油央企盯得没那么紧的偏门领域,却 很赚钱,现金流非常好。
(2)依托自身优势资源的创新。他这里的创新至少体现在几个层面,逻辑上是把成品油批发贸易环节的代存储服务 和面向大众零售环节的加油服务融合起来;形式上是充分挖掘会员卡、储值卡的功效,把储油卡和储值卡融合起来;本质上是充分利用石油这种特殊的大宗商品固 有的金融属性,把现货消费、价格避险与期货投资的需求融合起来;
当然了,这各领域值得一提的案例还有不少,我这里随手列举几个,不是说我就有多么认同这些产品,而是想让创业 者,尤其是互联网 油领域的创业者理解:即便是在高度垄断的成品油零售市场,即便是围绕最敏感的油价,依然有很多薄弱环节,有很多“捅出一个大窟窿”的可 能,关键在于抓痛点,利用优势资源去创新。
平心而论,两桶油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为我国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用一句简单 的“垄断”来评价是不公正的。然而毕竟时过境迁,现在的全球石油市场早已不是冷战时期,国有企业经历了三轮改革,90年代就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今天更是 “步入深水区”了,那今天的石油央企表现如何呢?
我们看一组由网友@黑色光驱在知乎贴出来的数据:
“中石化去年的营收达到了4468亿刀,中石油的营收是4286亿,与之体量相近的几家上市油公司是Shell,4313亿,exxon,3825亿,BP,3586亿。Total和雪佛龙小一些,大概在两千亿刀这个规模上。
但是员工数呢?以年报计算,中石化接近90万,中石油一百六十多万。那么其余几家呢?
Shell是9.4万,埃克森是八万三,BP八万五。
没有一家超过十万。
而且这里两桶油的员工数目只是上市部分的,他们只是把财务状况最好的部分拿出来上市,真实的员工数目还包括未上市部分庞大的三产和效益不好的老企业。
那么利润呢,中石化我就不说了,太难看。15年是个对石油公司来说比较特殊,油价下跌和国内的油价保护等多重 因素使得中石油的利润超过了Shell,去年报表上的利润,中石油大约163亿美元,Shell148亿,而埃克森美孚是325亿。但是在此前的几年中, 中石油几乎一直是Shell的一半,埃克森的百分之四十。比如11年,中石油利润160亿,Shell309亿,埃克森是410亿。类似的数据很好找, 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在很多年分,中石油的利润都不如体量只有他一半的那些石油公司多。中石化,嗯,根本没法看。“
简而言之,两桶油以大概十倍的雇员,辅以垄断的光环,发改委对于油价的加持,实现了国外油公司一半的利润。
这么低的效率,让我怎么能不在这里高举“互联网 油大有作为”的旗帜?
猎杀恐龙要等2亿年,但国企改革近在眼前。
最后讲个故事
我们知道,人类文明不过几千年历史。
而早在进化出人类之前,有一种生物,统治了地球将近两亿年。
就是恐龙!
体量大、凶猛、攻击力强......是真正的地球霸主!
但是最后恐龙灭绝了!
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
小行星的到来纯属偶然,猎杀恐龙要等2亿年!
国企改革步入深水区,供给侧改革是小行星到来还是流星划过?
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