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如何走好国际化之路
12月5日,亚洲规模最大的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服务用品展览会——第十一届Automechanika Shanghai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落下帷幕。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展会的国际馆参展商大幅增长30%。而此次展会上,自主零部件企业国际化之路也成了众 多厂商和专家讨论的焦点。
今 年以来,中国零部件企业就已掀起一片海外并购潮。例如,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以高达70亿欧元收购倍耐力,这是中资企业在意大利最大一笔投 资;潍柴动力以1.87亿欧元再次收购德国凯傲公司4.95%股权,完成后潍柴动力间接持股比例将达38.25%。有专家发文称,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海 外并购已成趋势。
其实,通过跨国收购来拓展全球业务并非中国独创,欧美的一些零部件企业早已将其视为进军世界市场的“法宝”。以德国著 名的零部件生产厂商博世为 例,进入中国市场以后,博世与中国企业的合资和并购之路就没有间断。而其在2001年对中国最大的发动机配件企业——无锡威孚集团的并购,更使得博世凭借 威孚原有的技术能力和销售网络,基本占据了国内高端柴油机配套业务的全部市场。
然而,由于中国的大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只在本土“作战”,并没有与国际车企相配套的全球化解决方案。再加上中国的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受全球化水平低、自主研发能力差等“顽疾”的影响,难以支撑国际车企的全球化战略,在机遇面前也只能“望洋兴叹”。
在 12月2日举行的2015汽车配套采购趋势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们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的窘境做出分析:一方面,整车成本逐步下移已经成 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有零部件的供应商都面临着不断降低成本的压力,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另一方面,在生产成本降低的压力面前,很多外资的整车 生产企业,在满足生产工艺标准的前提下,采购零部件的本土化也成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趋势,这也为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许多长期关注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专业人士就表示,我国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要想短期内赶上欧美日等车企的国际化步伐,应打破“家门口作战”的发展理念。
然而,面对众多车企的国际化战略,未来的整车厂商所要求的零部件企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零部件供应商,而是能够为整车厂商的全球化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而这其中对于供应商的集成、创新能力有着更加严苛的要求。
对 此,一些业内人士就指出,短期内,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如果无法在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除了选择与国际跨国汽车零部件集团的合资和并购,别无良 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叶盛基在“十三五”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战略主题演讲中就坦言,借助合资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培育核心技术自主 创新能力,以及推进零部件企业的并购重组,重塑中国知名零部件品牌是加强我国汽车零部件国际化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