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微增长”的中国车市掘金?
中国车市的颓势已现:制造商产能过剩,经销商库存高企。第二季度伊始,以降价促销量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然而即便如此,上半年全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仅 1.4%,增幅跳水七个百分点。面对迅速下滑的销量,各大品牌仍以补贴经销商和向电商迁移等策略讨好消费者,但实际效果并不如人意。
解困之路在哪里?我们不妨从车商眼下对“微增长”的焦虑暂时跳出,看看五年之后它们面临的更大威胁:2020年,无人驾驶预计可实现商用;环保压力 也将逼迫车企加快新能源汽车上市节奏。但更剧烈的变化,来自消费者数字化生活方式的演进。根据埃森哲的最新调研,近半的中国购车者认为自己是数字体验先行 者,在汽车竞品的机械性能逐渐同质化的情况下,他们在购车时日益看重车载联网服务;也就是说,他们为了寻求全新的驾乘体验,挑剔的眼光已经从发动机舱转移 到了中控台。
因此,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与其陷入价格战的死旋,不如从消费者选车和用车的新需求和老痛点出发,提高服务新一代数字化消费者的能力。这其中,如何借助恰当的数字化技术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使汽车从“硬”变“软”,将成为车商在新环境下迎来市场转机的关键。
降价解决不了的消费痛点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正变得更成熟,也更挑剔。他们在选择新的产品和品牌方面,极富尝新精神,购车过程中的些许不如意,就有可能让他们转投其他品牌和服务。因而,汽车制造商需要清晰地了解客户在购车和用车体验中的痛点,并积极地寻求改善方案。
痛点一:热门车型提车慢。购买热销车型的消费者常有这样的体验:好不容易选定了车型,却要苦等数周乃至数月才能提车。尤其是进口车,往往因牵涉到汽 车制造商全球供应链的供给调配,等候时间更长。更不用说各大车展上说好近期推出的炫酷车型迟迟不见量产上市。最终消费者要么继续观望,要么购买其他竞品。
痛点二:车载系统成鸡肋。尽管不少汽车制造商已经研发出各自汽车专用的内置数字服务。但购车者经常发现,大多数原生内置的车载信息系统和自己的智能 手机相比,依然落后一个时代。究其原因,汽车制造商将车载电子设备的设计,作为整车设计的一部分,而后者的设计周期往往很长。其结果是,车主无奈舍弃车辆 的内置数字服务,转而另行购置。车商寄望于车载系统获得市场溢价的打算就此落空。
痛点三:想用不想买。除了车价本身,消费者还需要承担不菲的车牌费,以及包括油价、道路交通、保险、维修保养、停车费等一系列高昂的养车用车支出。 因而,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希望使用或者分享一辆车,而不是真正拥有它们。同时,迅速扩张的专车服务则不断侵蚀一线消费者的购车意愿,拥有一辆汽车所代表 的社交地位也在新一代消费者心目中不断下降。
痛点四:维修保养服务难。车辆一经出售,大多数车主都会选择通过汽车品牌的经销商网络,完成其漫长使用期中的维护保养。然而,经销商门店往往地处偏 远,消费者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成本,来完成一次维修或保养。如若就近选择汽车修理店,其服务质量和正规性又堪忧。而大都市出现的手机APP预约上门维保服 务,则以颠覆者姿态威胁着所有传统店铺。
以数字化之道,解数字化之困
除了经济基本面的周期性因素,中国汽车市场的困境因数字化生活方式而加剧,但疏解困境的关键也在于数字化商业本身。从全球领先车商的经验来看,更广 泛地应用云计算、数据分析等数字技术,已经为改善消费体验开启了一扇门,并有望为整个汽车产业链创造新增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汽车制造商可以利用数字技 术,将其产品与服务完美地结合起来,推出全新的“杀手级”数字化服务。对内打造智能工厂,对外推出智能车型——在世界汽车品牌第一梯队的做法中,我们可以 总结几条建议。
利用数据中心,进行全球化产品开发。越敏捷的汽车品牌,越能用迅速迭代的新车型俘获消费者的心。例如,通用汽车正利用企业数据中心来改革其全球IT 基础设施。作为其全球运营的系统主干,该数据中心的私有云计算架构帮助公司更迅速、高效地完成包括产品设计、规模生产、汽车展销等各环节的工作。通用汽车 现在能进行由超级计算机驱动的模拟碰撞试验,与实车碰撞试验相比,每次可以节约成本35万美元。
应用云平台,打造更快捷的供应商协作。云平台能帮助汽车企业确保更高效、敏捷地进行产品开发,也可实现更加完整、安全和可视化的汽车零部件订单管理 和运输。雷诺针对其全球出口市场推出一个云供应链平台——“轻松跟踪器”(Easy Tracker)。它能帮助雷诺更好地服务于快速增长的国际市场和数量庞大的海外客户群,同时降低库存和运输成本。
开放车联网生态系统。到2020年,全球配备联网技术的新车销售量预计将以21%的年复合增长率激增。为把握这一增长机遇,我们建议汽车厂商应向第 三方应用程序开发商开放车载数字服务平台,并创建一个协作的生态系统。如果汽车制造商不加速开放的进程,互联网和技术型企业就可能抢先一步,打造公共应用 程序平台,并自主研发低成本的亲民品牌汽车。届时,其良好的网络连接性能和持续更新的数字服务,足以成为爱车人士购置的理由。
提供主动远程维修保养。随着汽车联网技术日趋成熟,汽车制造商还应尝试为车主提供全新的远程数字化维保服务。未来,汽车的维修保养服务不必都要在经 销商店里完成,部分的维保可以通过远程下载软件和新的应用程序客户端到车载系统中解决。此举可帮助车主轻而易举地掌握汽车驾驶性能,使其实现自动诊断问题 并通过远程链接修复。在电动汽车崛起并改变车辆维保模式的场景下,这一能力至关重要。
开辟汽车共享服务。汽车厂商应该主动顺应“共享经济”的大潮,与汽车租赁公司等企业形成更紧密的伙伴关系,进而推出鼓励分享用车的全新服务。近期, 福特宣布将针对美国6个城市和英国伦敦的部分消费者,试点推出Peer-2-Peer汽车共享服务。福特将邀请两地各逾万名消费者,签约出租他们的车辆, 供经过审核的驾驶者短期使用,以降低他们的拥车成本。在国内一线城市汽车限牌限购的背景下,已有部分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悄然试水类似的分时租赁模式。
无需再怀疑,中国汽车的“微增长”时代已经来临。过惯了好日子的汽车制造商要摆脱销量低迷的困局,依靠旧方式将难以为继。未来,汽车将更多地被看作 一种服务,而非一个实体产品。若想保持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汽车制造商必须加速拓展全新的数字化服务,为消费者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从而赢得客户的青睐,并 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