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新奥马新免费资料
服务中心 |中汽联智库

乔永锋:靠内循环来提振经济可行吗?

文章来源: 添加人: 更新时间:2020-08-03

中汽联执行会长/中汽协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 乔永锋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新形势下,总书记的这一论述不是简单的针对当前产业链供应链因疫情而中断所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的强国方略,更是筹划以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加快形成内外良性循环的战略抉择。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出现大衰退,再加上中美关系日益紧张,国家提出“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双循环互促格局”的概念来提振经济。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展望“十四五”,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应当成为我们谋划中国经济下一程的重点。

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需要尽快疏通影响国内大循环的堵点,促进国内大循环。一是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尽快打通支撑科技强国的全流程创新链条,以创新创业引领内循环;二是要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新机遇,以新基建推动数字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以数字经济赋能内循环;三是要创新发展思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布局优化,以培育新增长极和动力源拉动内循环;四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采取有力措施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以居民充分就业和收入提升支撑内循环;五是要打破部分行业的政策性梗阻,以新政策新应用新技术疏通内循环;六是要深化关键性基础性体制改革,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以市场化改革新成果改善内循环。

打破部分行业政策性梗阻,促进供需实现高水平均衡,以新政策新应用新技术“疏通”内循环。过去几年,持续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化解部分行业的过剩产能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国民经济大循环的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疫情冲击之下,一些传统行业可能会出现新的产能“过剩”,对此,我们不能再施以强行去产能的手段,而是要通过适度调整政策、创造新的需求来释放这些“过剩”产能。毕竟产能“过剩”总是相对的,是受制于特定的技术和制度环境。环境变了,供需条件也自然会发生变化。

消费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石。汽车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汽车消费社零占比高,增长空间大、带动效益强,是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内容。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 尽管产销量继续蝉联世界第一,但同比分别下降了7.5%和8.2%,有消费萎缩的迹象。2020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011.2万辆和102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6.8%和16.9%。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0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6亿辆,其中汽车2.7亿辆;机动车驾驶人4.4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亿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417万辆,与去年年底相比增加36万辆,增9.45%。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9年每千人拥有汽车量美国为837辆、德国589辆、日本591辆,甚至一些亚洲国家如马来西亚为433辆,而中国仅173辆,应该说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之所以出现汽车消费不振,除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重要原因外,另一个原因在于我们有很多限制汽车消费的政策。在一些地方,老百姓明明有很强的购车需求,却因为限号、限牌政策而买不了车。如果放开汽车消费,使得中国能达到发达国家50%的水平,一方面可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倒逼城市改造交通设施,扩建立体停车库。事实上,现在一些城市写字楼已经出现产能过剩,而楼房型的立体停车库几乎是空白,将部分过剩的写字楼改造成立体停车库,既拉动了消费,又平衡了市场。

我认为,要想通过“内循环”来提振国内经济、消费能力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首先,除了降低房贷利率之外,还要降低大城市的房价。再者,国家除了要在贷款、税收等方面扶植制造业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外。最后,控制货币的发行量,稳定物价,这也是促进消费的基石。只有物价更加亲民状态,这样才能激发起老百姓消费的欲望。

想靠内循环来提振经济,通过消费能力来拉动经济,从目前国内情况来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也并非不可能,只要老百姓收入增加了、失业率降低了、通胀稳定了、房价降下来,这样,老百姓口袋里面真正有钱了,这样国内消费才能真正拉动得起来,才能靠内循环拉动经济。归根结底一句话,只有中国老百姓口袋里面有钱了,并对未来收入增长充满信心时,国内民间消费就能够启动了。
 

人物链接:乔永锋

乔永锋 中共党员,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为吉林省优秀毕业生。自1996年进入汽车行业20多年来,在中央及地方媒体上发表文章1500余篇,共发表文字累计达800余万字。曾担任《汽车信息》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团委书记、信息经理;全国工商联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专职副秘书长、中国汽车汽配用品行业联合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汽车配件用品市场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等领导职务。

自2008年10月起担任中汽联执行会长、中国汽车后市场总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顾问、国机集团中国汽车工业配件销售有限公司部长、工信部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汽车行业分会执行会长、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汽车委员会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汽车后市场分会执行会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后市场用品分会执行会长、中汽协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等职务。

从事汽配用品行业多年来,曾多次出席行业高层论坛(峰会)并发表主题演讲,以其睿智的眼光、独到的视角、犀利的文字、深刻的分析,积极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摇旗呐喊,为促进中国汽配流通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协会公告
会员动态
金圣节能环保燃油
中国汽车消费网
中国汽车配件网
中国轮胎商务网
汽配汽修网
仙林汽配城
企汇网
中国卡车网
润滑油信息网
中国汽车用品网
中国润滑油经济网
中国汽配通
国车网
车商网
广西汽车配件协会
汽车英才网
汽车用品报
汽车市场网
酷配网
汽车测试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世通国际大厦C座10层 客服邮箱:[email protected] 客服电话:400 6363 789
北京中汽联科技集团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089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