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新奥马新免费资料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西安开展车、油、路组合拳加强尾气污染治理

文章来源:西安新闻网 添加人:中汽联--徐铭 更新时间:2017-01-11

 

       机动车尾气对西安市PM2.5的贡献约为21.4%、四项主要污染物年排放总量约32万吨……作为雾霾“元凶”之一,记者采访了西安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及西安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中心相关专家,一起了解机动车尾气。
  现状:西安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约32万吨
  据西安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中心副主任李戈莹介绍,截至今年10月底,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约255万辆。其中汽车约240万辆,按排放标准划分,国Ⅲ(不含)以下汽车约32万辆,国Ⅲ及以上排放标准汽车约208万辆。
  西安市机动车四项主要污染物年排放总量约32万吨,其中一氧化碳(CO)24.5万吨,碳氢化合物(HC)2.5万吨,氮氧化物(NOX)3.8万吨,细颗粒物(PM)0.2万吨。据2015年西安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对西安市PM2.5的贡献约为21.4%。
  日前环保部发表了一组数据,2016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亿辆,其中汽车是1.9亿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机动车污染问题目前不在中小城市,主要在大中城市。源解析表明机动车已成为许多大中城市细颗粒物的首要来源,分别占北京31.3%,占上海29.2%,占杭州28%,广州占21.7%。”
  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有什么特点呢?据测算,汽车在拥堵或怠速时造成燃料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更多的污染物排放,是正常行驶状态下污染物排放的10余倍。
  黄标车及老旧车属高排放车辆。据测算,一辆汽油黄标车的排放相当于14辆国Ⅱ或28辆国Ⅲ汽油绿标车的排放。当前,占西安市汽车保有量13%的黄标车和老旧车,其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45%以上。
  此外,柴油车是机动车的排放“大户”。据科研部门测算,一辆重型柴油车的排放相当于200辆国Ⅳ标准小轿车的排放。当前,占西安市汽车保有量约6.5%的柴油车,其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约13%,占汽车颗粒物排放总量近90%。
  分析:机动车尾气是综合性的污染
  “机动车尾气是综合性的污染,并不单一仅仅是车辆本身。”西安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尾气污染与机动车、油品、道路通行状况以及出行方式均有关系。
  首先,机动车使用的是石化燃料,排放的污染物多达上百种,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细颗粒物。因此应从控车入手,大力发展电动车、新能源车。据测算,当电动车在2020年能达到全部机动车50%的话,相比2014年,污染物排放量能降低40—47%,其中PM2.5能降低40%。
  油品质量也是造成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重要方面,经历了含铅汽油、不含铅汽油、到限制硫含量,现在的油品从烷烃品质考虑,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分子量大,燃烧不充分,污染物排放就相应增多。
  “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拥堵的时间增加一倍,污染物的排放也增多一倍以上。”李澍说,局部区域车流量超过道路容量,通行压力过大,譬如中小学、医院附近道路应该更加合理规划,应充分研究城市道路基础设施能否满足交通需求,提高车速,降低机动车油耗与排放。根据研究显示,高峰期三环内的平均行驶速度如果能从25KM提高到40KM,污染物排放会显著减少,其中一氧化碳会降低33%,碳氢化合物会降低31%,氮氧化物会降低13%,PM2.5会降低19.25。显然,道路平均行驶速度的提升,对降低机动车排气污染有显著的效果。
  “西安的车没有东京的多,为什么污染比东京大?其实这跟出行方式也有关系。”李澍告诉记者,除了地理、气候等原因,人们意识也不同,在很多发达国家,市民购买车辆只是为了享受生活,在周末时候放松,在欧洲、日本等国家,上下班高峰期地面上很少有机动车,因为地下公交系统很发达,而西安很多人开车仅供上下班使用,如果公共交通系统发达,很多人会从经济角度算一笔账,改变出行方式,因此,应加快地铁建设、公交线路布局,让人们感受到公共交通的便利。
  除此之外,在没有供暖的夏季,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是造成臭氧超标的原因之一,尾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臭氧。据统计,2013年,臭氧超标天数为34天;2014年,臭氧超标天数为8天;2015年,臭氧超标天数为20天;而今年上半年,臭氧导致的污染天为19天,同比增加17天。

协会公告
会员动态
金圣节能环保燃油
中国汽车消费网
中国汽车配件网
中国轮胎商务网
汽配汽修网
仙林汽配城
企汇网
中国卡车网
润滑油信息网
中国汽车用品网
中国润滑油经济网
中国汽配通
国车网
车商网
广西汽车配件协会
汽车英才网
汽车用品报
汽车市场网
酷配网
汽车测试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世通国际大厦C座10层 客服邮箱:[email protected] 客服电话:400 6363 789
北京中汽联科技集团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089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