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获绿牌上路
公安部消息,12月1日起,上海、南京等5个城市将率先启用新能源汽车牌号,其工本费不变,并力争在2017年下半年在全国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这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又一推进。
近年来,在政策驱动下,新能源汽车频频发力,市场发展迅猛。同时,随着中央财政补贴收紧,新能源车的产业政策正在从普惠制向促进技术创新转变。那么,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频频发力对车市来讲,是利好还是“萎缩”,应该用数据来回答。
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
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发展还需要从2009年说起,2009年1月23日,财政部、科技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面向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示范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随后,北京、杭州、武汉、深圳等13个城市成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并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试点城市给予相应补贴和适当优惠政策。
一年后,新能源车开始进入私家车领域。2010年5月31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上海、长春等几个城市成为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主要推广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
至2013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开始在全国多地铺开。当年9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明确2013年至2015年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
根据各地上报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国家批复包括武汉、襄阳在内的28座城市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名单。按照计划,2013年至2015年,推广应用城市中,特大型城市或重点区域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不低于10000辆,其他城市或区域累计推广量不低于5000辆。
在密集出台的扶植政策下,国内各大汽车生产厂商纷纷投产新能源汽车。
因此,新能源汽车近年快速走上城市街头,主要源于政策利好。从限行限购政策方面的特殊待遇,到国家和地方大力度的购车补贴,再配合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快速地在高速公路服务区、CBD商业区、公共停车场乃至许多小区之中布局,使得我国市场上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环境逐步完善起来,为许多对新能源汽车感兴趣的车主扫平了购车、用车的最大障碍,新能源汽车在消费者的购车候选清单之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计划、优惠补贴政策频出,加上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新能源汽车市场风起云涌,一下子成了企业、消费者关注并热议的焦点,也成了汽车行业发展的风口。
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58.32万辆,与2014年相比增长169.48%。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万辆,同比增长4倍,产销340471辆和331092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以武汉市为例,2013年至2015年,该市推广新能源汽车计划指标数为10500辆,至2015年底实际推广数10539辆,60%以上为私人购买;此外,10539辆推广数中,绝大多数集中于2015年尤其是下半年。
毕竟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除了环保、起步稳、补贴力度大等优点外,还具备一些不同的特性,令人十分惊讶。比如速度快。那么,新能源汽车究竟有多快?从数据来讲,新能源车型组中0-400m直线加速最快成绩为15.21秒,而燃油车型中最好成绩也只有15.51秒,可谓“秒杀”其他所有燃油车型。
其实,这种加速性能的差异,恰恰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特性使然。由于传统汽油发动机的自身设计特点,从静止起步发动机需要达到一个额定的转速,才能达到峰值扭矩,而且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挡位的逐步升级,这些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新能源汽车一般都是采用纯电动或混合动力,电动机具备恒扭矩特性,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在启动一瞬间达到自身的最大扭矩,因此提供的加速度要远大于汽油或者是柴油发动机。这些优点都为新能源汽车获得消费者青睐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相关问题也日益凸显。
问题日益突出
配套设施不完善,买车容易用车难。据某新能源汽车车主表示,他要把最近刚入手的一辆新能源汽车卖掉,原因是该车充电过于困难且成本很高,一次高达30元。因此选择卖车。
监管不到位,“骗补”现象扰乱市场。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优惠政策,不仅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也引起了汽车生产厂家的注意,“骗补”成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颗毒瘤。9月8日,财政部通报了苏州吉姆西、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奇瑞万达贵州客车以及河南少林客车等5家客车企业骗补的调查结果,涉及金额达10.1亿元。相关部门对这5家企业停止执行中央财政补贴,并取消苏州吉姆西的整车资质。
受到“骗补”现象的影响,自今年4月以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全面停止受理,2016年新能源车补贴政策至今未推出,导致部分中小型客车制造商业务基本处于停滞中,中小型企业则面临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严重扰乱了市场良性秩序。数据显示,2016年10月份,纯电动客车市场累计生产了6684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3%。
从普惠转向技术创新
因“骗补”事件冲击,今年新能源车采购计划受到影响,2016年新能源车补贴政策至今未推出,供求双方在订单价格上存在分歧,商用车贴补动辄几十万,部分中小型客车制造商业务基本处于停滞中,而大型客车制造商还好些,中小型企业则面临资金链断裂等问题。此时,新能源汽车增速明显放缓。而重惩骗补企业只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改革挖掉毒瘤的第一步。接下来,新能源补贴标准必然面临不小的调整。自今年4月以来,目前网络上有多版补贴标准草案流传。新的补贴标准既要杜绝骗补现象,又要兼顾补贴科学性,同时要追求补贴效果,因此至今仍未出台。此前,因为新能源商用车行业是骗补的重灾区,网上流传多个补贴标准版本无一例外的都是对新能源商用车影响巨大,改革最大。而从2017年开始,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即将正式进入退坡状态。
新能源汽车新政策落地后,整个新能源行业也将逐渐趋向规范。
此外,国家还设定了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第一道门槛——新能源汽车资质。而近期,随着资质名额的不断减少,企业的争抢也更加激烈。据业内人士表示,参照目前已获得资质的企业来看,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是“放开”的,但资质的获得也不是那么容易,江苏奥新资质申请失败就给众多企业敲响了警钟。
因此,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审批还是很严格的。据今年国家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表示,准入条件中的17项条款,其中有8项包括“新能源汽车开发和制造及技术、整车控制系统”的否决条款,只要超过2项“否决条款”不达标,则不符合生产资质的标准。
而站在行业和市场消费者的立场,标准趋于严格将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一是有效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在让消费者获利的背景之下,对于汽车行业整体的技术能力提升以及市场化导向也是有益的促进。但是如何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全面市场化,依然是整个行业亟待解决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此外,站在技术路线的层面,政策目前对于纯电动、插电以及普通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路线选择,处于并不太明朗的地步。因此,整体上看,包括上汽、吉利在内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并未将宝押在某一领域,而是齐头并进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比如吉利在纯电、插电混动以及普通混动等方面都做了布局。
无论如何,新能源汽车还只是正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和关键时期,国家、企业加强新能源汽车创新和安全保障,既涉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第一责任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对整车产品负总责。
新能源汽车仍然极具潜力
总之,随着补贴标准和准入门槛不断提高,有利于避免企业蜂拥而至造成产能过剩,更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加上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技术的不断创新,用车成本将会不断降低,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更加具有潜力。
毕竟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没有达到饱和状态。调查数据显示,虽然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意愿依然较低,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在这个过程中,加快充电桩行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新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因为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充电桩将是一个很好的入口,把控好这一入口,借助于互联网+,以后在大数据以及保险、销售等延伸服务上有所收益,也是此前业内经常提及的“羊毛出在猪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