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新奥马新免费资料
新闻中心 |大国工匠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历史回顾与发展思考

文章来源: 添加人: 更新时间:2009-09-24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历史回顾与发展思考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行业专题撰文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 滕伯乐
 
中国汽车工业起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英明决策,创建中国人自己的汽车工业,开启了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工奠基为标志的序幕。经历了几代中国汽车人的艰苦创业、激情岁月、改革成长和跨越发展,建立了汽车科研、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体系,形成了产品种类相应齐全、产能规模不断增长、产品水平日益提高、市场用户持续拓展、营销网络完善建设的中国特色的汽车工业体系,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年均增幅快速发展,融入国际参与竞争,跻身于世界汽车工业产销大国的行列。
 
一、汽车零部件随汽车工业成长发展
 
建国以前,旧中国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在上海、北京、天津、南京、重庆和武汉等地大中城市只有汽车修理厂点参照在用外国汽车的零配件进行维修、仿制,应对社会在用车辆的日常保养和运行。五十年代初,一汽兴建在全国范围内择优选点安排了86个汽车配件生产厂点进行同步技术改造或新建;五十年代中期,利用汽车配件和汽车附件厂的基础进行技术改造,自力更生改建成为南京、上海、北京和济南4个汽车制造厂,相应建立了一批汽车零部件厂;六十年代,建设二汽规划布点,在湖北地区同步安排29个协作配套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厂进行技术改造或新建,建设川汽和陕汽也相应改扩建一批汽车零部件厂;七十年代,在全国汽车生产供不应求和当时兴起地方造车、部门造车形成地区、部门自配率的情况下,湧现了一大批提供地区、部门生产汽车需要的汽车零部件厂,开始形成了厂点分数、品种重复、建设规模小、生产批量少的格局;八十年代,国家“六五”、“七五”计划期间(1980-1990),围绕“六车一机”国产化配套,全国重点安排70种关键汽车零部件的引进技术和进口关键设备,有的利用老企业,有的安排新建;九十年代,轿车、客车生产扩大合作、合资和技术创新,汽车零部件生产的“三资”企业增多,一汽、东风、跃进等大企业集团下属的零部件专业厂分离成立独立法人的全资子公司,改革为本集团单一配套转向社会配套,融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外合资汽车企业增多,车型品种发展更快,外方以种种“理由”掌控汽车零部件的配套采购和维修配件供货,而且以投资方式建立在中国境内的外商独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和中外合资外方控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剧了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国内市场整车配套和社会维修配件的国际竞争,不仅是生产,而且是营销市场,都受到了很大冲击。
 
二、汽车零部件产销经历了五个历史性变革
 
汽车零部件生产,从属于汽车制造,用于整车、整机生产配套(也称:OEM供货配套和随车备品配件)也用于社会在用车辆维修(也称:维修配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有的是隶属于汽车生产企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有的是依附于汽车生产企业(集团)的择优或招标定点配套厂(也称:卫星厂、协力厂),也有的是生产适用于各类车型品种需求的众多汽车零部件专业生产厂。无论上述哪一类型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都是按照整车、整机生产配套需求或者社会在用车辆维修需求组织生产。一般来说,前两个类型的汽车零部件厂以汽车生产配套为主,后一个类型的汽车零部件厂以社会在用车辆维修配件为主,虽然有所区别,但往往难以区别,尤其是前两个类型的汽车零部件厂,也会提供一定批量的社会在用车辆维修配件,在计划经济时期,行业主管部门明确核定隶属于汽车生产企业的零部件专业厂,在每个年度汽车产量计划中必须安排一定批量的社会车辆维修配件(也称:易损汽车零部件),以确保汽车使用用户的需求;也就是说,汽车生产配套和社会在用车辆维修的汽车零部件(汽车配件),只要符合车型品种的技术条件,按照生产规程达到合格的汽车零部件(汽车配件),都可以生产营销。但是,进入市场经济以来,特别是中外合资企业,外方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千方百计掌控各个环节,在汽车生产OEM配套的汽车零部件采购招标、核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甚至汽车品牌特约维修厂(店)用的汽车维修配件,都会用种种“理由”说事,称其“原车配套”“原厂配件”,社会上汽车配件经销商则以“××品牌配件”、“正厂件”、“纯正配件”、“配件大全”与之竞争,一些部门也以“正品工程”冠名助推,随之“副厂件”这个词也在市场上大量出现。严格来说,OEM配套和社会维修配件是有所区别的,前者是整车、整机装配用,后者是整车、整机维修用;在车型品种和技术条件(参数)方面是相同的,在汽车零部件品质档次上会有些区别,但不会影响日常使用或者造成严重后果,因而在价格上会有一定差距,让用户有个选择考量,这样的维修配件,不能同假冒伪劣等同而论,社会上对汽车零部件(汽车配件)“打假”应当严格鉴别,是事前严管,还是事后追究,这是汽车零部件业者多年来困扰的一个共性课程。
汽车零部件营销,包括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多种形式的出现,经历了五个历史性变革,一是从传统的统购包销向灵活的开放营销转变,二是从单一计划排产、分配渠道向产销权限下放、多渠道市场流通转变,三是从自主生产、卖方推销向按需生产、买方选购转变,四是从全国汽配订货会议的无形市场向全国、地区、企业汽配交易活动的有形市场转变,五是从粗放型的摊位(“大排档”)管理向精益型的团队诚信规范管理转变。
汽车零部件(汽车配件)产销管理体制,半个多世纪以来几经变革,从过去部门(地区)高度集中管理模式,到现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含企业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汽车配件经销商(含特约经销)和汽车配件市场为主管理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六十年代初期以前,由交通部实行全国范围内的直接管理;六十年代中期,将交通部归口管理的全国各地汽车配件公司及其下属网点157个全部移交给第一机械工业部的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工业托拉斯”试点),实行全国集中统一管理;七十年代,国家对工业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时,又下放给地方管理,并由物资部实行全国统一订货分配供货资源;七十年代末,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汽车零部件(汽车配件)生产企业自销权建立和扩大,汽车配件流通体制形成了物资部、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和汽车配件生产企业这三个渠道并存的格局;九十年代以来,进一步演变建立汽车配件一条街、汽车配件市场和汽车配件全球采购港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汽配营销有形市场。汽车企业集团建立了本集团产品的汽车配件营销服务中心(汽车零部件总汇)及其网络为方便用户提供服务。
汽车零部件产销和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助推了汽车产业的快速成长和跨越发展。从过去以商用车为主导,到客车、改装车、专业车兴起,到现在商用车、乘用车两大类产品适应市场用户需求,尤其是基本型乘用车(轿车)的成长发展更快,增幅大于商用车,而且新的车型品种无论是中外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每个年度上市投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大大丰富了产品市场,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购空间。这个成果充分表明,除了汽车生产企业的开发研制、产能扩大和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市场竞争实力提高之外,一个很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是汽车零部件(汽车配件)的市场资源大大丰富了,使得汽车、发动机生产的配套和维修配件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包括外国品牌的本地化生产和国产品牌),取得了行业共识毋庸置疑。
汽车零部件产销和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可以归纳为:“放虎下山”,面向行业、面向社会、面向需求;“做强做大”,专业化、集团化、结构调整;“科学发展”,创新品牌,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增强软实力、练好内功,融入国际参与竞争。
 
三、汽车零部件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史,可以归纳为四句话,即:“探索中创业、艰辛中成长、改革中发展、跨越中奋进”。当前,汽车零部件行业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整体发展滞后于汽车,核心技术短缺,技术进步跟不上世界先进水平,厂点分散、产品重复、产能规模小、技术档次低、竞争力弱势,这是针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面而言,从点而言也有强势、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企业,只是为数不多。因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是很值得重视的首要课题。
据有关行业资料显示,2007年国内规模以上的7580家零部件企业中,外资企业1318家占17%,港澳台资企业474家占6%;在外资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占55%,中外合资企业占45%(其中外资控股占66%)。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1亿元以下、1-5亿元、5-10亿元的内资企业各占百分比是82、15、2,而外资企业各占百分比是61、28、7,也就是表明,占17%的外资零部件企业创造了41%的零部件年工业产值。从经济效益看,外资企业普通好于内资企业,外汽企业平均利润率8.7%,内资企业只有4-7%。从核心技术看,安全气囊国产化率已达79%,但大部分为外资企业占主导;ABS的国产化率70%中也是外资企业占大多数(年产量前六名是外资企业,占83%);自动变速箱,78%依赖进口,高性能汽车发动机的核心技术也主要是外方提供,汽车电子产品的技术水平国内薄弱。所以说,如果不能掌控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汽车,其汽车零部件将有可能被“边缘化”、“空洞化”的担忧由此剖析得出。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利和弊,利在中国有巨大的、长远的潜在市场需求,有丰富的资源利用,有能力招聘全球范围的高端专业人才,有正在培育成长的国际竞争力;弊在整零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待形成和强化,产品开发的资金投入要加大,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结构调整刻不容缓,核心技术的学习借鉴、创新跨越要抓住不放松,产学研结合、集团之间、企业之间的联合开发要大力扶持,产品档次提升要制订发展战略实施等等,认清有利有弊,形成行业共识,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生产企业都应当全力以赴,努力实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汽车零部件行业一定能够展现美好的前景。
协会公告
会员动态
金圣节能环保燃油
中国汽车消费网
中国汽车配件网
中国轮胎商务网
汽配汽修网
仙林汽配城
企汇网
中国卡车网
润滑油信息网
中国汽车用品网
中国润滑油经济网
中国汽配通
国车网
车商网
广西汽车配件协会
汽车英才网
汽车用品报
汽车市场网
酷配网
汽车测试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世通国际大厦C座10层 客服邮箱:[email protected] 客服电话:400 6363 789
北京中汽联科技集团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089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