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大国工匠
借鉴国际经验寻找中国汽配流通业的蓝海
文章来源: 添加人: 更新时间:2010-03-23
——访优配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 胡雄
一、中国汽配流通业现状
中国汽车的年销量正在迈入“千万时代”,保有量突破6000万辆,同时伴随着车龄和私家车比例的增长,中国的汽车后市场正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而后市场的汽配流通业,也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汽车售后市场,除了整车厂的4S体系以外,其余部分称为独立售后体系,其汽配流通占整个售后市场的60%以上,主要是汽配城或汽配一条街的市场组织模式,这是本文的主要讨论对象。
存在就是合理,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质疑和非议,但汽配城从90年代初开始出现,经过了十多年的兴旺和发展。汽配城存在的积极意义就是资源共享:共享产品开发、共享库存、共享客户资源。在现阶段,哪家汽配企业也没有能力独自开发所有配件,更没有能力储备所有库存,也没有能力独自吸引和开发大量客户,而客户需要的是齐全的品种和及时供货(需要大量库存)。因此,汽配城起了非常积极的资源共享和资源配置的作用。
然而,管理不到位和利益取向也造成了良莠不齐、恶性竞争的负作用。目前全国总共有超过25万家的汽车配件流通企业(含个体工商户),规模普遍较小,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人民币的企业都不多,造成了散、乱、差和恶性竞争的局面:价格战盛行,毛利普遍在20%以内甚至10%以内;不开票、偷漏税成为行规;给员工依法缴纳保险四金的企业凤毛麟角;甚至假冒伪劣、走私等底线都被轻易突破。
各方面都认为这是一个不规范的行业,其实这也对行业本身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由于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造成了守法者吃亏甚至难以生存的局面,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其实这与整个行政管理的弊病是一致的,不是“低标准、严要求”,而是“高标准、宽要求”,法律和政策的弹性过大,给执法者和违法者都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在低水平上竞争造成了目前的现状:最优秀的企业,规范后(照章纳税和足额缴纳员工四金等)大约还剩不到原来1/3的利润,差一点的企业恐怕就要跌入亏损的境地了。这是企业发展面临的第一个怪圈:先规范者先死,不规范的企业(偷漏税甚至卖假货)生存,怎么能做大?又怎么敢做大?
由于不规范,汽配企业还普遍面临管理困境:价格不透明,不同的客户开不同的价格,假货、回扣等等,无法进行规范管理,只能依靠员工的个人能力开展业务,而公司能力难以形成,造成了“公司靠员工赚钱”而不是“员工靠公司赚钱”的局面。一个业务员的培养往往需要2年以上,而其一旦熟悉业务环节,很大比例会选择离开自己开店当老板,给原企业造成巨大的打击。这是企业发展面临的又一个怪圈。
行业中相对成功的企业依靠的是“能人模式”:老板是能人,最好的企业则是有几个或者一帮能人,但是能人是很难复制的,也是很难管理的。
行业内曾经出现过的一些大型企业,都已经归于平庸甚至灰飞烟灭,新的企业很难长大,而规范的企业或者外资企业一旦进入这个行业,面对行业现状和25万个竞争对手,有如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如何突破这个怪圈呢?
二、借鉴国际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来看看国际售后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日本是4S体系维持最好的国家,目前仍然是市场的主流,这与日本的国土狭小、整车厂家比较强大有关系。
欧洲在七、八十年代也是4S体系一统江湖,即“单一品牌特约销售店”和“单一品牌特约修理厂”,从90年代开始却以非常快的速度转型为“多品牌特约销售店”和“多品牌特约修理厂”,因为只卖一种车、只修一种车,已经很难生存。
美国的4S体系也从90年代开始走下坡路,目前只能占售后市场20%多的份额,专业化连锁企业唱了主角:事故车专修连锁、发动机专修连锁、制动系统专修连锁、专业化养护连锁、配件连锁等等。
中国走哪条路?从国情看,美国模式更适合我们。新华信年度汽车满意度调查反映出,有近一半的车主,在保修期后可能放弃4S店,而车型级别越低的车主对于4S的忠诚度越低。国家商务部、工商总局的有关领导,也在不同场合提出了对4S模式的反思与批评,认为存在垄断、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外方控制渠道等问题。
美国模式出现了很多巨无霸级的连锁企业,如NAPA旗下共有5800家配件销售门店和13000家修理店,单店面积平均400~800平米;另一个汽配连锁销售巨头AUTOZONE则有4056家门店,2007年销售收入达到61.7亿美元,毛利率达到49.67%,净利润达到6亿美元,而其净资产只有4亿美元(主要是20.7亿美元的库存对应18.4亿美元的应付帐款),投资回报率高得惊人。在股市大萧条的今天,其股价仍然高达120多美元,市值超过76亿美元,而且今年的业绩还在继续增长,分析师们预测股价将达到150美元。(如图:NAPA、AUTOZONE)
美国像AUTOZONE这样的汽配连锁企业还有很多:Advance、CarQuest、O’eilly、CSK、Pep Boys等,各家都有几千家门店,毛利也大多在45%以上。这很令人费解:难道美国的竞争就不激烈吗?
在自由市场经济下,不竞争是不可能的,只是他们的市场组织模式和竞争更为有序。 美国的汽配流通业对行业进行了重新定位,不再是简单的配件交易和买卖行为,因为那样只有价格是最主要因素,单纯价格竞争的结果一定是变成“红海”(如目前的中国市场)。汽配流通业被定位为“服务业”,汽配经销企业被定位为“修理者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修理厂或自己动手修车的DIY客户提供服务,服务质量取代价格成为主要竞争因素。
那么,美国汽配经销商主要提供哪些服务呢?
首先分析行业的本质:将单品种大批量的厂家供应分销到多品种小批量的客户需求手里,为客户(修理厂或车主)准备库存以及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修理厂的需求是质量保证、品种齐全、配送及时、价格合理;而配件事关行车安全,质量第一才能满足车主和家人的需求,那就是心灵的安宁。
美国的车型远比中国要多,修理厂很难做到只修某种车型,很多车型甚至连修理厂都不熟悉,更谈不上备库存了,只能依赖于连锁店的服务。以修理厂客户占85%、DIY客户占15%的CarQuest为例:提供原厂件优先的优质配件、提供专家小组的在线咨询服务(针对不同车型的修理)、提供几乎匹配所有车型的配件数据库、提供多达几十万种配件、提供便捷的网上交易平台、提供快捷周到的配送服务,等等。久而久之客户形成了所谓的“路径依赖”,价格也降低为次要因素。从美国的行业平均毛利率判断,客户认为配件经销商提供的服务是物有所值的。
三、中国市场解决方案探讨
中国的售后市场,4S店就象高星级酒店,质量有保障却价格高昂,效率也不高;而汽配城和路边修理厂就像是小旅馆和招待所,价格低廉质量却没有保证;市场还需要类似如家和锦江之星的维修养护连锁和汽车配件连锁,方便、快捷、质量有保证、价格公道。这是广大车主的需求,也是保险公司的需求,4S店高昂的维修费用已经让国内车险行业普遍大幅亏损;较大的社会修理厂也希望解决配件的采购渠道紊乱、假货、回扣、价格不透明、供货不及时等问题,维修行业甚至提出了“配件连锁不起来、快修连锁起不来”的呼声。
中国的汽车售后市场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年销量迈入“千万时代”,保有量、车龄、私家车比例、车型的增长等都在发生巨大的量变。汽配城模式出现于90年代初,1990年的汽车保有量才554万辆,汽配城凭借其当时的先进性,满足了相当长一个历史阶段的市场需求,也培养了大批的富豪(汽配城老板)。而今汽车保有量突破6000万辆,市场即将发生质的变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只靠汽配城模式已经不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更何况很多汽配城已经完成历史使命,正面临着拆迁,谁抓住后汽配城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就会成为AUTOZONE那样的资本市场宠儿。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美国的巨无霸连锁企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而来,中间普遍经历过多次的合并、并购。中国的售后市场,不会再给我们几十年的时间来慢慢发展,必须走捷径:借鉴国际经验,借鉴汽配城的成功经验,通过强强联手的合作模式达成资源共享、快速壮大,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通过自律和他律,借助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力量,保证金等手段,规避现有的假货和恶性竞争问题;通过统一配送等技术手段,借助B TO B二代的电子商务模式,来提高服务质量,摆脱单一价格竞争的困境;通过打造渠道品牌,借助数据库和管理软件等技术手段,建立公司能力,打破“公司依靠员工赚钱”的怪圈。
最后,关于行业监管和竞争环境的改善,经验告诉我们,这是需要行业自身来推动的。当年各大药厂为了共同的利益,不断地游说和影响政府有关部门,终于促成了OTC(非处方药)的成功出台。只有象万向投资的普通、花旗投资的优配,以及即将巨资进入配件流通行业的上汽和华晨这类企业越来越多,规范企业才能成为市场主流,才能推动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